俞可
冰雪运动在我国纯属小众项目,是陈美,引发笔者对这项运动的关注。去年索契冬奥会全然笼罩在这位世界当红小提琴家光环之下,只因陈美并非应邀献艺,而是征战赛场。
陈美是泰中混血儿,出生于星岛、成长于英国、定居于瑞士。她10岁与伦敦爱乐乐团同台演出,11岁入读英国皇家音乐学院,12岁推出首张唱片,并与莫扎特合奏团联袂世界巡演,被誉为“少年帕格尼尼”。1997年6月30日,作为唯一外籍艺人,陈美有幸受香港特区政府之邀,在香港回归音乐会上一展风采。
此番出征索契,虽在高山滑雪女子超级大回转比赛中排名垫底,35岁“高龄”的高山滑雪运动员陈美却依然风光无限。毕竟此行绝非剑指冠军,而意在高歌一曲跨界励志传奇。
“温哥华冬奥会开幕式,我为世界演奏《命运》,但内心更渴望挑战另一种命运——成为冬奥会选手。”2001年,陈美赴法国阿尔卑斯山谷滑雪,在一家滑雪用具店邂逅店主之子莱诺·凯特隆。2009年,这对情侣在瑞士滑雪胜地采尔马特安营扎寨。自此,演艺事业如日中天的陈美把提琴束之高阁,把巡演置之度外,把遗恨付之东流,全力集训。身为英国公民,跻身高手如云的英国冬奥代表团实属痴心妄想。于是,陈美2011年尝试“曲线救国”,与早已疏远的生父和解,入籍泰国,改随父姓“法纳孔恩”,以“外卡”方式加盟泰国冬奥代表团。
“我从4岁就开始滑雪,5岁才开始学习小提琴——滑雪的资历比拉小提琴都长。”陈美坦言,爱白色的雪道如同爱金色的舞台,自己的血液里流淌着两个音符——音乐和滑雪。在陈美身上,母亲注入音乐基因,学校则植入滑雪种子。
奥运之父顾拜旦早年留英期间潜心研究英国教育史,并把托马斯·阿诺特(Thomas Arnold,1795-1842)的观点铭记于心:运动是一种自我教育。这位牛津大学历史学教授执掌1567年建校的拉格比学校(RugbySchool)长达14年。在1857年出版的半自传体小说《汤姆·布朗的学校生活》(TomBrown’sSchool Days)中,汤姆·休斯(TomHughes,1822-1896)把阿诺特办学展现得淋漓尽致。这部小说因多次走上银幕而广为人知。时值青春期的顾拜旦偶遇此书,如获至宝。书中展现意气风发的英国学子或跃动于球场,或奔腾于田野,或荡漾于树林,或畅情于江河。相比之下,法国同龄人却如同温室中的花朵,娇艳却孱弱。顾拜旦感慨万千,遂放弃军中仕途而于1883年赴英拜谒梦寐以求的拉格比学校。他深知,只有体能教育才能塑造全面发展的人,即肌体、精神与灵魂三位一体,此乃教育之新途。在他眼中,阿诺特是“英国教育家的领袖人物和经典代表,他在教育中为竞技设计一个精准方案。”回国后,顾拜旦随即撰写著作《英国教育》(L’Education en Angleterre,1888)和《英法教育之比较研究》(L’Education anglaise en France,1889)。书中,他大声疾呼:“让我们在城市中央开设先进的体操馆,沿着法兰西水系开辟游泳区吧!让法国学子尽情参与各式各样的全民运动吧!尤为重要的是,体能教育绝不能军事化,体育运动与自由共存。”
自幼浸淫于英式教育,虽对滑雪情有独钟,陈美却把整个童年祭祀于小提琴,受母亲全天候监控。醉心于望女成凤的母亲禁止陈美从事与小提琴无关的所有活动,陈美只要稍疏于习琴便遭打骂。“我能在舞台上自如应对数以千计的观众,却不知道如何过马路。”直至20岁,她未曾独自出门。“那时候,我总是妒忌同窗好友,他们可以因为玩滑板或者骑单车摔断手臂,我却连受伤的机会都没有。”21岁那年,陈美毅然决然地解除母亲经纪人身份,母女彻底决裂。追寻自由成长压倒一切生活,重拾童年梦想占据全部生命。而所需的支点便是滑雪。
滑雪激情虽遭虎妈式母亲的遏制甚而扼杀,但英式教育印迹尚未泯灭殆尽,深埋于内心深处的滑雪火种一触即燃。在采尔马特,首度因滑雪伤肩,她竟然为之狂喜。出征索契,“就算是最后一名,这次经历足以让我记忆一辈子”,此生无憾。
然而,索契冬奥会却让陈美以另一种方式刻骨铭心。去年11月11日,国际滑雪联合会郑重宣布,因涉嫌操控比赛以获取冬奥会参赛资格,陈美在未来4年内禁止参加该联合会名下的任何赛事。舞台赢家最终折戟赛场,举世哗然。今年6月19日,国际体育仲裁法庭取消国际滑雪联合会对陈美涉嫌操控比赛的指控以及相应处罚,但仍维持该会对陈美参赛资格无效的决定。此判决既是对陈美荣誉的维护,也是对奥运公平竞争原则的坚守。
这恰恰是虎妈式教育的沉痛代价。陈美母亲把女儿成长与体育强行隔离,即为刻意屏蔽英式教育之精华:形塑肌体、精神与灵魂三位一体。在《英法教育之比较研究》出版翌年,时任法国体能训练与教育推广委员会秘书长的顾拜旦对文洛克奥林匹亚协会年度竞赛叹为观止。在《竞技运动评论》(LaRevue Athletique)杂志上,顾拜旦情不自禁地赞道:“在当代运动员中,我从未见到有哪位能够具备文洛克青年走向奥林匹亚竞技场时所展露的那种教养与庄严。”顾拜旦在英伦三岛的至深感悟莫过于把体育视为人生哲学,进而演绎成为奥林匹克主义,写入《奥林匹克宪章》,走进学校教育。
奥运并不仅限于赛事,2022年北京冬奥会理应成为一次对奥运文化精彩、非凡、卓越的阐释与弘扬。奥林匹克是一种运动竞技,对公平的敬畏;奥林匹克是一种生活态度,对自我的超越;奥林匹克是一种审美价值,对和谐的体味;奥林匹克是一种文化信仰,对多元的捍卫;奥林匹克是一种人生哲学,对心灵的净化。陈美追求梦想以身试“法”,在某种意义上亦可视为奥林匹克的特殊财产。一手持提琴,一手握滑雪杖,驰骋在冰雪中犹如穿梭于音符间,陈美的夙愿若能撬动中国学校教育变革与家庭教育反思,我们离“精彩、非凡、卓越”才能更进一步。
(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教育部国际教育研究基地研究员)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