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收藏热点的,前一阵无外乎是鸡缸杯了。某藏家花了两亿多,买了明代成化皇家使用的斗彩鸡缸杯,一个跟烟盒差不多大小的杯子要两亿多,该是个新闻,藏家拿杯子盛茶水当场喝,又成热点。网上快议开来,很多人骂他土豪,说他二,此杯皇帝之用,你算老几?等等。
通常的说法,收藏家有权使用其藏品,但也有义务保护好。文物是文明的象征,从此意义言,文物属于民族的、国家的、甚至是全人类的,个人收藏只是暂时拥有,一个临时仓库,或者是接力棒,应该把完整的文物传给下一位收藏者,达到文明传承的作用,这是全世界收藏家对待文物的基本态度。随意拿起明代鸡缸杯喝茶并故意发布消息,毫无疑问,有些轻慢。不过,用全世界最贵的杯子喝茶,秀一下,也未尝不可,要是搞个仪式,依古法简约展示茶道程序,与此雅器相配,既达商业目的,也显示对古物的恭敬,该是多么风雅的事!
然而,有网友语带讥讽:人家买下来是人家的事,搞什么仪式?人家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网友的批评也有道理,拿一件古碗喝一口茶,不值得大惊小怪,不损坏就可以了。但表象之下,此行为背后对待文物的态度才值得深究。收藏家作为临时仓库的保管员,自应好好善待其文物,通常不应轻易去使用,而是把文物当陈设品,有始有终地善待之,并传给下一个收藏者,如此才功德圆满,也会传乎口碑。要是随便使用,就有风险,古代艺术品大多精美,特别是这类器皿,柔骨文饰薄釉细瓷,是经不起随意拿捏的。使用这类杯子,通常有规范的动作,拇指、无名指圆握杯子的边沿,小指不动声色的自然托举,然后右手半开莲指表承载护佑之意。如此善待,套用老子的话说,持而盈之,就可长保。然而当今,粗放型的生活给了我们一双粗鄙之手,五指混用,忘却了细分功用,早已失去矜持有度的盈握本领。粗放型捏拿美瓷,一不留神,极易碰裂,甚至损坏,一件古典名品葬送在你手里,无论是不是故意,你良心上是过不去的,这还可能成为耻辱的事件,永被人们记忆。
接着要讨论的是,为什么要对那些珍贵的文物表示恭敬?就说这个明代鸡缸杯,它有什么价值值得这么多人产生兴趣?当然,鸡缸杯在此只是一个象征,对鸡缸杯的兴趣其实是对中国古代瓷器艺术的关注。中国人发明瓷器已有两千年,瓷业一直是中国古代主要的经济体,是中国始终处在世界最先进行列的主要支撑点。中国古代陶瓷产品之所以能引领世界、畅销世界两千年,就是因为古代生产力先进、科技发达,陶瓷艺术家、陶瓷工人严把质量关,又不断创新的结果。明代斗彩鸡缸杯就是一件代表作。明代之前,釉下彩、釉上彩已经发明,但要把两者结合起来同呈于一件器物之上,釉上釉下都要呈色准确,可谓比登天还难。这个艰巨的科学实验之前已经过数百年的努力,最终此创新品种在成化时期完成了,即:釉下青花加釉上彩,两者拼斗成趣,争奇斗艳,故曰斗彩。另外,由于严把质量关,古代烧造重要瓷器往往烧十取一,不合格的、稍有瑕疵的,都砸掉,更何况这是一个创新品种,烧造失败的自然很多,成化斗彩产品当初就很稀罕,能完美无缺而留存至今,更是珍同珠宝,可见其名贵。几百年过去了,当今的藏家在欣赏鸡缸杯色彩鲜艳、小巧精致的同时,更应从物象审美深入到器物之里,重视其背后的文化技术内涵,进行心智上的欣赏与审美。
任何一种审美,都分为物象审美与心智审美,欣赏古代艺术品,更是如此。物象审美,是一个初级的阶段,只停留在皮相的欣赏,如釉色、造型、图案等。而深入到物象之里的心智审美,是一个高级的阶段,能进入器物的核心价值,了解其产生的根本动因。也就是说,理解了皮相的特征,还要求得其所以然,那就需要研究其时代风尚、时代审美以及工艺技术的来龙去脉。只有这样,才能与古物气息相通,领会器物的象征作用,深入堂奥。
这儿再举个例子,比如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瓷器、也是世界器物史上最有名的品种---汝窑瓷器,比鸡缸杯更具象征意义,更显示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精髓。那么,如何欣赏?同样,仅仅停留在皮相的赞美,不会得到太多的东西,汝窑瓷器表面看来并不惊人,只见全身素雅的青釉装饰,或瓶或盆或笔洗等。但如果叩问,为何用简约的素雅之釉装饰?这个提问,就会渐渐进入心智审美。汝窑首先有着特殊的年代限定,据考证是宋徽宗时代二十年里生产的神品,是宫廷烧造,数量有限,流传不足百件的神奇传说,以及世界各大博物馆以拥有一件汝窑为荣等等,这些特定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乃至世界陶瓷史上,难出其右。其次,几百年来,人们经常叩问,汝窑为何胆敢采用清一色的釉色,就想攀登瓷器之巅,那需要多大的勇气与能耐?宋代是一个众多优质瓷器林立的时代,除非你埋伏着特殊的信息,蕴含着特殊的文化密码,否则难以抓人眼球。事实上,正是汝窑之釉饰以及埋伏着特有的文化信息,才使其木秀于林,鹤立鸡群。
汝窑产品施天青釉,内为香灰胎,其意指天地,用青色作为自己的叙述语言。青色,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首要的颜色。青色是天,天的概念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最核心的部分。如此看汝窑,就不会停留在汝窑曾打破拍卖的天价这个层面上,而会视其为一种象征,一个寓言,任何装饰手段在她面前皆是浮云,其至圣境界,就是“王”,陶瓷界定汝窑器为王,即是此理。如要进一步推究,还可继续,经过大唐盛世,文化辉煌够了,精彩够了,堂皇够了,到了宋,文化应该休闲一下,回归一下,不要把人与自然的关系搞得那么紧张,而是顺其自然,因势而为。宋人达到了这个境界,是历史的必然,宋代的很多器物,都体现了这个特征,感性之后归于理性,灿烂之后趋于平淡,器物之理,乃人性之变也。宋人各类文化充满玄机,此言不谬。还说汝窑,还有一个特征,因表面气泡的缘故,造成了“寥若晨星”,这是古人的评语,多么美妙,四个字足以构成一首诗,一篇散文,足以打动后世每一个人:浩瀚天宇间有星光闪烁,星星与天空的对应关系,是不是能涵盖一切?在你的心中是否会有一刻晨星寥寥的夜景?
当今藏过汝窑、欣赏过汝窑的藏家是否如此想,是否曾进入其内核进行心智审美?是否深究其质同璞玉、色比琼脂、性及中庸、旨在天趣的魅力?
可见,欣赏古代陶瓷艺术,既要重视其外相的元素构成,更要探寻其精神密码的埋伏,长此以往,就可以避免单向度视角,避免狭隘的商业心理。古物给予我们更高远的境界,滋养我们疲惫又贫乏的心灵,让我们健康、审美地活下去,这才是收藏古物最终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