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斋是艺术家的精神家园、心灵驿站与创作平台。惟其如此,书斋之名,也正是艺术家们的情感所系。著名书画篆刻家、收藏家钱君匋先生有一书斋名为“无倦苦斋”,曾为他带来一段令人啼笑皆非的曲折磨难。
实际上这个斋号“无倦苦斋”,是集三位篆刻大师的字号组成,赵之谦——无闷、黄牧父——倦叟,吴昌硕——苦铁。应当讲这是极为睿智雅趣、玉思琼想之斋名,寓意自己从艺术创作到收藏鉴定无倦苦而乐此不疲。钱君匋收藏赵之谦印105方、黄牧父印168方、吴昌硕印152方,从而成为收藏晚清印坛三大巨擘之第一人。可是在“文革”中,造反派们想象丰富,硬说这个斋号是影射伟大领袖“无权可抓”,带有恶毒攻击及嘲讽之意。弄得他是哭笑不得,有口难辩,吃尽苦头。
“一身精三艺,九十臻高峰。”钱君匋是近代一位多才多艺,卓有建树的收藏家。自幼随乡贤孙增禄、徐菊庵习《芥子园画传》、《晚笑堂画传》及书法、篆刻。及长后到上海艺术师范学校就读,师从近代艺术大师李叔同的弟子丰子恺学习书画,刘质平学习音乐作曲等。就学期间,在同学、鲁迅同乡陶元庆的影响下开始从事书籍装帧。1925年毕业后,应近代著名出版家章锡琛之邀,入开明店工作。1927年10月在书店与鲁迅先生第一次见面后,不久即在陶元庆的陪同下到横滨桥景云里鲁迅家中看先生收藏的汉画像拓本,聆听大先生(当时年轻人对鲁迅的尊称,钱亦如是称)对书籍装帧的教诲。先后为鲁迅译的《死灵魂》、《十月》、《艺术论》,茅盾的《雪人》、《子夜》、《虹》,巴金的《家》、《春》、《秋》、《新生》、《死去的太阳》及刊物《新女性》、《中学生》、《新少年》等众多书刊设计封面,风格清新雅致,注重构图元素,极富书卷气息,成为名闻艺界的“钱封面”。
从音乐、文学、装帧到书法、绘画、篆刻等,钱君匋正是凭借着全面而独到的文化修养、艺术造诣及审美能力来涉足收藏的,这就使他夯实了基础,奠定了层次,具备了鉴别的眼光和专业的认知。他在文博收藏界也颇具人脉,与刘海粟、吴湖帆、潘天寿、郑振铎等品评鉴赏,并与堂弟、收藏名家钱镜塘多有探讨切磋,系海派收藏家群体中的代表性人物。
笔者与钱君匋先生相识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1980年11月底,钱君匋在即将赴北京举办他“文革”后的第一次个人艺术展前,与我作了长谈,特别讲到了他与陶元庆到鲁迅先生家中观看大先生所收藏的大量汉画像拓本,很有感悟。当时鲁迅语重心长地说:“我国古代的青铜器、画像石、瓦当等都有很好的图案纹样。如果能把这些东西融进封面设计,是会有民族风格的。再和欧洲的新法结合起来,就能弄出自己的面貌。”从而使他明白搞艺术设计及美术创作,离不开必要的收藏来借鉴吸纳与拓展提升。可以这样讲,钱君匋的收藏是直接在鲁迅的影响下起步的。他在当时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只能收藏些珂罗版精印的碑帖印谱及名家画册等,后来随着在装帧上的成名及收入的增加,他开始收藏徐渭、陈白阳、文澂明、沈周、陈洪绶、仇英等的书画。以后收藏逐步从精从优入手,收有石涛、王原祁、金农、华喦、李方膺、郑板桥、伊秉绶、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父、任伯年、虚谷等作品,其中尤注重华喦、金农的书画及赵之谦的书画。
钱君匋除了“无倦苦斋”这个斋号外,还有“新罗山馆”,即表明了他极推崇清代扬州画派中的大家华喦(1682~1756)。华喦号新罗山人。为此,他专收华喦的书画,有时价格甚高,为了达到收藏的目标,他就倾箱倒箧,尽其积蓄而收之,有时实在还不够,就卖掉其他名家的藏品而凑钱款,所收新罗山人的书画达一百多幅,无人能望其项背。钱君匋亦向笔者谈起两件收藏逸事。一是1955年岁末,他与友人正在北京,悉知天津有一位赵之谦印章的收藏家要出让,计111方,其中大都是《两金蝶堂》印谱中的珍品。他听后在大年夜不顾漫天大雪,连夜赶到天津,但因价格过高,对方索价2000元,不肯退让,这在当时可是巨款,钱只得返回。后经反复协商,钱对赵之谦的痴迷之情打动了对方,终以1500元成交。钱君匋为拥有这批赵印而开怀畅饮,欣喜不已。他经过认真鉴定,从中剔出6方赝品,终得105方赵印。
另一件事是有一位文物商人,知道钱君匋喜欢金农的书画,遂拿来金农的花卉册页5开,每开50元,钱见后是精品,尽管价是高了些,但他还是买下了。不久,这个商人又拿来金农的花卉册页4开,钱一看就知道是同一本册页的,但这次价格是每开100元,钱只得拿下。过了大约半年多,这位商人又邀钱到其家中看书画,钱发现其中有一张金农的水墨梅花册页,正是那本册页的压卷之作,那个商人开价就是150元,且不能还价,钱只得咬牙收入。
钱君匋收藏的明清书画名家作品达数百幅,而且他以书画金石家特有的眼光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收藏质量甚高。如明代徐渭的《墨梅芭蕉》、陈道复的《墨松图》、文澂明的《烹茶图》、陈洪绶的《三高图》、《赏梅图》,清代石涛的《兰竹册》、金农的《花卉册》、郑板桥的《墨竹图》、华喦的《新罗画丛》、赵之谦的《花卉》八屏条及吴昌硕、任伯年、虚谷、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于右任、潘天涛、刘海粟等的精品力作。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年事已高、身体欠佳的钱君匋开始考虑为其所收藏的大宗文物的归宿。他以深厚的乡梓之情,决定将其毕生所收的4083件藏品无偿地捐给家乡,浙江桐乡市政府于1987年在桐乡市梧桐镇庆丰南路上建造了钱君匋艺术院。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钱君匋又将一千多件他晚年收藏的书画金石等艺术品捐给海宁市,海宁市于1998年在海宁市风景区西山山麓建造了钱君匋艺术研究馆。一院一馆的建立,钱君匋的高风亮节将宏扬于世。
文/王琪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