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年94岁的齐白石、98岁的刘海粟、105岁的朱屺瞻,3位生前敢于在晚年变革的长寿艺术大师再次引起了众人瞩目。近日,在朱屺瞻艺术馆举行的2014上海新水墨艺术大展“水墨与心性——齐白石、朱屺瞻、刘海粟”联展让观众在一睹大师真迹的同时,也为他们成为写意大家的过程深深震撼——齐白石60岁时衰年变法自创红花墨叶一派,朱屺瞻85岁时耋年之变融汇中西绘画,刘海粟92岁时还第十次登上黄山完善泼墨画法,最终登上了艺术巅峰。
海上中国画学者舒士俊认为,从工笔画偏重形似到“大写意”讲究神韵的转变极为不易,中国传统水墨所注重的精神内涵需要更多的发扬。
“衰年变法”名扬中外
毕加索曾说:“齐先生水墨画的鱼儿没有上色,却使人看到长河与游鱼,我不敢去中国,因为中国有个齐白石。”这次展览虽然作品并不是很多,齐白石的一幅《虾蟹图》还是引来不少美术爱好者的膜拜:虾头省去短须,简单几笔就把活泼、灵敏、机警的游虾神态发挥得淋漓尽致。
齐白石从小生活在水塘边,常钓虾玩,青年时开始画虾,40岁后临摹过徐渭、李复堂等明清画家画的虾。63岁时齐白石觉得所画的虾形似但不够“活”,便在碗里养了几只长臂虾,置于画案,每日观察,画虾之法也因此而变。齐老70岁后画虾,一改早年画法,加大并明确了虾身的起伏角度,同时对虾的游足也一删早年时的繁多。80岁后他删繁就简,已不再画繁复的虾群,只为几只虾传神。
虾成为齐白石代表性的艺术符号之一,也记录了齐白石晚年画风的转变。舒士俊介绍说,齐白石早年多取法八大山人,后来更多取于现实题材,到晚年,他竟出人意料地决定衰年变法。齐白石曾说:“余作画数十年,未称己意,从此决定大变。”他大胆地把精细写实的描写,与民间绘画的朴实清新、文人画的随性挥洒有机结合,突破了元明清以来中国画发展的文野之分,走出一条前所未有的独特之路,形成“大写意”画风。
对艺术保持新鲜感
齐白石与梅花草堂主人朱屺瞻是艺坛知音。朱屺瞻艺术馆内,齐白石88岁时为朱屺瞻所题“梅花草堂”成为两人友谊的象征。
“齐白石专门为朱屺瞻刻印68方,两人由印结缘,变法后期朱屺瞻画作都能看到齐白石的印章。”《朱屺瞻传》的作者、朱屺瞻艺术馆常务副馆长张纫慈介绍。
朱屺瞻一生都对艺术保持着新鲜感,70岁后从擅画花鸟转向山水,利用西画中大胆的用色与中国传统水墨画独特的山势结合。“当时已经作为中国画院知名画师的朱屺瞻进行变革并不容易。”张纫慈介绍,85岁时朱屺瞻开创全新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色彩运用与音乐乐感相衔接,层次间有独特的韵味,突破了条条框框的制约。1981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举办《朱屺瞻国画展览》,这个画展被称为朱屺瞻的又一个高峰,强烈色彩糅掺于淋漓纵横的泼墨之间,形成一种独立的艺术气派。
“父亲是一个最纯粹的艺术家,他历经战争风云、人间沧桑,几度遭受艺术作品毁灭性劫难,但对艺术始终抱着一片赤子之心,直到生命最后一息仍痴迷绘画。”朱屺瞻之子朱人和回忆说,朱屺瞻辞世前一个月,还在医院病床上用毛笔勾勒风景,创作了十余幅山水画和四五件《枇杷》等小品。
十上黄山作画不辍
“一幅冰雪图未闭,山灵又遣白云封……”1981年,刘海粟八上黄山创作的《烟昏雾暝千山雪》,松涛层叠勾勒,雄浑飘逸。
与展览中体现的泼墨国画不同,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刘海粟早年以油画名震一时。“刘海粟虽然后来均以现代面目卓然成家,但开始的兴趣也集中在现代的写实绘画上。”艺术评论家、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毛时安介绍,刘海粟是国内最早使用人体模特的艺术家,在西画上有一定成就,后来才潜心于国画泼墨。晚年更是运用泼彩法,其中黄山系列画作是其最突出的代表。
刘海粟曾经说:“我爱黄山,画天都峰都画了好多年,它变之又变,一天变几十次,无穷的变化……每次来,每次都有新的认识,有画不完的画。”1988年7月,92岁的刘海粟第十次登上黄山,实现了十上黄山的夙愿。刘海粟在黄山写生,作画不辍。刘海粟以“不息的变动”创造了无限的新黄山。
1988年上海美术馆举办了刘海粟十上黄山画展。所作黄山图色彩绚丽,气格雄浑,博取传统精英而不泥古,泼彩画风豪放,实现了艺术与思想境界的飞跃。刘海粟的儿子刘虬回忆,刘海粟一生坚持创作,他在创作每一部作品时都融入了深深的情感,时时刻刻都有追求艺术高峰的信念。
文汇报见习记者 祝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