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踢踢
爱恋仿佛一场高烧,思念是紧跟着的好不了的咳。人是如此,事也亦然。眼见得“致青春”成了显学,总想起流行歌曲里说:思念是一种病。
前些天,人人网发布了“站内信下线通知”。分明只是功能关闭,却惹来人人网将成历史的愁云惨雾。热转的帖子里,满是“青春注定是要告别的”、“致最初的爱与最终的希望”之类的杰克苏玛丽苏。
别绪一如疫情,在社交网络上迅速扩张,惊得人人网CEO陈一舟赶紧发帖澄清。可惜,这篇文章的标题也浸染了霜林醉意和离人泪光:《只要您的青春持续闪光,我们的奋斗就不会停止》。2日下午,人人网还发表声明,“将对近期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和传播人人网谣言者进行起诉”。
“谣言”的源头,倒未必是恶意诅咒和商业博弈。不过是怀旧太动人,谁都想分一杯羹。市场需要什么,自有人刻意生产什么。
于是,电影在召唤,看罢“良辰美景奈何天,为谁辛苦为谁甜”的《致青春》,又迎来“我们要互相亏欠,我们要藕断丝连”的《匆匆那年》。歌坛在嘶吼,野马和草原的背后,“才不是一个没有故事的女同学”,“既然青春留不住,还是做个大叔好”的巡演,连大屏幕都只能看个大概的“山顶”,都泪水涟涟。一分神,“百年修得李大仁,亿年修得何以琛”的戏码,又在电视里上演。
若是有心,为时下的热播影视剧集、综艺节目做个大数据统计,高频词汇一定少不了“梦想”、“人生”、“爱情”、“命运”和“青春”。深究起来,究竟对现实有多不满,才会将希望全寄于飘渺往事?
固然,按纽曼的说法,大学令人诗心荡漾,人人网便是“后青春期的诗”。太多30岁上下的人在这里偶遇“失联”多年的小学、初中同学,用青涩的文字记录一时一刻的感受。情感细腻一些的,踩一踩心仪的他和她的主页,也算是变相地表达想念。
可从起初的校内网,到如今的人人网,社交平台有流量起伏,公司股价有昼升暮落,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夹缠其间,酸楚、哀戚、遗憾,以至要到具象的物件和特定的作品中寻找投射,说到底不过是心疼自己。
改变现实太费心力,追昔忆往又过于容易,因此,怀缅成了多数人的选择,进而成为流行。可这般粗疏轻率的留恋,从来换不回深刻的生命经验,反倒更像是一种逃避:逃避直面庸常的无力,逃避厕身社会的焦虑,也逃避未来无定的峻急。
这么说或许过于苛刻。毕竟,时光已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追溯过去,本身也蕴含着美好的部分。但品味人生,也和分辨玉盘珍馐一般,需要眼界的拓宽、经验的积累。盲目的眷恋和刻意的怀旧,久之也难免味同嚼蜡。
对文艺而言,煽情绝非最上品的手段。就生活来说,怀旧也只应是偶尔的消遣。
如果生活注定是一场追寻的旅程,哪里能留那么多时间溯洄从之。愿无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余生。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