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首席记者 邵岭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在上海文艺界引起了巨大反响,昨天上午,本市召开了“上海文艺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精神座谈会”。会上,王安忆、尚长荣、叶辛、茅善玉、史依弘、李军等六位赴京参加座谈会的文艺界人士,以及施大畏和江海洋两位文艺界代表畅所欲言。大家纷纷表示,总书记的话既点到了目前文艺创作的弊病和痛处,更指明了文艺创作的方向。
王安忆: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
习总书记谈到的读书话题,谈到在那个特殊年代对于好书的饥渴,引起了上海作协主席王安忆的极大共鸣。《红与黑》、《浮士德》、《当代英雄》、《静静的顿河》……“他当年看的那些书和我们是一样的。尽管他不是专业的文学研究者,但是他读了那么多书,人文主义情怀和在文学素养上和我们蛮一致的。”
文艺工作座谈会之后,“人民”成为大家热烈谈论的关键词。王安忆以写作者的角度出发,认为人民指的就是“他者”,是“我”以外的存在。她说,现在有些写作会走到一个很狭隘的角落,只写自己,只关心自己。“这就涉及到一个人的‘器’。‘器’是小的,哪怕写外界的事情也只有自己;‘器’是大的,哪怕写自己,也是一个很大的世界。”
对于习总书记提出的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王安忆也有自己的体会。她说,当一个社会按照经济发展规律来运行,人很容易只被赋予两种性能:生产者和消费者。而文艺工作者关注的,恰恰不应该是这两个性能,而应该聚焦人本身,“生命存在自有它的价值。这种价值,才是我们关注的对象。”
尚长荣: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文艺工作者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尚长荣对此深有感受。他直言不讳地指出,京剧不是马王堆,传统并非不创新,古典并非不时尚。“前段时间,有的地方,为了追求原汁原味,伴奏只用月琴一种乐器,铙钹不要,结果呢?此路不通。”尚长荣说。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有一件小事让尚长荣很受感动。“在我发言的时候,总书记插话,说我的戏他都看过,‘你们起了警示启迪的作用,很有针对性。我们戏曲就是要古为今用,有现实的教育意义。你们真正起到了繁荣发展文艺工作的作用。支持你们。’”尚长荣说,自己1988年调入上海京剧院,尽管当时的上海住房条件很艰苦,但是文化氛围很好。就是在这种好的文化氛围里,他先后创排了三部戏:《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世》和《廉吏于成龙》,“不是没有挨过骂,有人就说,尚长荣搞这些戏不知道要把京剧带往何方。而总书记的这番话,无疑是对我们的肯定、信任和鞭策。我们要继续从我做起,不负重托,多创作好的作品。”
叶辛:要跟上时代发展,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
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前一天,中国作协副主席叶辛收到一条通知:明天请穿便装。“其实我箱子里是带了西装的。”在叶辛看来,这条“便装通知”为座谈会定了基调:亲切随意的,拉家常式的。
会议现场的气氛也正如叶辛所预料的那样。“不像很多人以为的那样,是板起脸来要管我们,而是跟我们商量讨论问题。”有很多细节给叶辛留下深刻印象——几位代表的发言和点评结束之后,习总书记在讲话之前特别交代说,自己要讲的时间比较长,在座有几位同志年事已高,可能需要走动和休息,请工作人员特别留意。当叶辛讲到自己的插队经历和感受时,习总书记动情地说:“我能理解的。”随后总书记回忆起自己插队第一天,碰到大风,漫天灰尘;还说到秋收之后,拿着五块钱,豪气地请姐姐去饭店吃饭,姐姐想了半天,说点一份榨菜肉丝。
在轻松随意的氛围中,习总书记与代表们实实在在地畅谈了文艺与文化发展,“所有我们感觉到的问题,他都讲到了;我们感觉到但是不便说的,他也讲到了。我们所有人都有共识:这次会议的精神,需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好好学习。而归根到底,要用好作品说话。”
茅善玉:塑造民族英雄和民族精神,是我们永恒的创作主题
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说:“能够代表上海去开这个会,感觉很荣幸。特别是到了会场一看,代表地方戏曲剧种的就我一个人。”习总书记说,沪剧是创作现代戏的剧种,这让茅善玉深受鼓舞。
很多人从新闻里看到习总书记与茅善玉亲切交谈的画面,都好奇地问她总书记和她聊了什么。茅善玉说,当时总书记走到她面前与她握手时,她做了自我介绍,没想到总书记很了解她。“其实总书记在上海任职时曾经专程到我们院里来调研。我记得当时他说自己到一个地方去工作,先要了解风土人情和地方文化,沪剧是上海文化的代表。那天我就问他,还记得调研的事情吗?他说当然记得。”
史依弘:要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作品
“习总书记在上海任职时,来院里看过我们排练,当时我在排《穆桂英》。这次去北京,我问他还记得吗?他说当然记得,舞刀弄枪的。”这个小小的插曲,一下子拉近了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史依弘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距离。
习总书记提出,要创作出无愧于时代,为人民所喜欢,传得开留得下的作品。史依弘认为,这要求文艺工作者不能急功近利,急功近利是对艺术创作的一大伤害。然而眼下,国内很多戏曲院团只以得奖为目的,“已经连演员都没了,为了得奖,临时外请”。在她看来,这样的作品即使得了奖,也传不开留不下。令史依弘感到欣喜的是,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比如今年的中国京剧节就取消了评奖环节,“我觉得太好了”。
李军:文艺工作者要自觉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
接到赴京参加座谈会的通知时,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李军刚结束了在深圳的授课,一时竟然没有反应过来。而等到座谈会之后,总书记与他亲切交谈的画面出现在新闻上,他的电话迅速被各路朋友打爆了。
这次上海赴京参加座谈会的6人中,有三位来自上海京剧院,这让李军感到很骄傲。他说,今天我们要振兴京剧,离不开改革和创新;历史上,梅尚程荀、马谭张裘几位京剧艺术表演大师,其实都是京剧艺术的改革家。
给李军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习总书记谈到了电影《黄金时代》,说五四以后在新文化的影响下,中国出现了一大批灿若星河的大师,留下了文艺精品。习总书记还说,文艺工作者要自觉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他说自己在表演和授课的同时,也切身体会到要加强文化学习,“文艺人没文化,无法面对将来更有文化层次的观众。”
施大畏、江海洋: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
昨天,施大畏、江海洋等文艺工作者也畅谈了自己的学习感受。
上海市文联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施大畏讲了藏在他心里的三个故事:在偏僻的山村学校里,他目睹很多孩子没有一本课外读物;在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附近,一位妈妈在给孩子买夏加尔的画册;在金山区廊下的一个农村书屋里,竟然有一本瑞典表现主义雕塑家杰克梅弟的精美画册。
“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就是要把这些普普通通的人民放在心里,为他们服务。这就是总书记说的,艺术家要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施大畏深情回忆起在建筑工地工作的日子:“我很幸运,是那些师傅们知道我喜欢画画,让我当油漆工,又在工棚食堂、在山区宿舍,为我创造了很多画画的机会。”在施大畏看来,现在艺术创作的很多问题,其实都是“艺术家心里,人民到底有多少分量”的问题。“要把人民放在心里,心里就有了太阳,就能感动自己,然后感动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