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界盼望这样的会已经很久了。”在15日举行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赵汝蘅难抑激动之情,在发言稿前添了这么一句。几天来,她的微信朋友圈“喜大普奔”、学习正酣。
今天上午,又一座学习的“大课堂”在国家图书馆开启——百余位艺术家在文化部组织的“文艺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上,畅谈学习体会和工作思路。“每一次学习都能增加新能量。”赵汝蘅说,“72年前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全文是会后30天发表的。大家都盼着习总书记的讲话全文公布,让我们再学习、再领会、再思考。”
文艺与时代
“习总书记的讲话,与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既一脉相承,又蕴含着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文化部部长在开场白中指出,“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党的文艺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为文艺工作树立了精神灯塔,为文艺工作者标注了价值航标。”
习总书记强调文艺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作用不可替代”。对此,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的解读是:“我们不能把它简单地看作是对文艺的政治要求,实质上包含着审视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开阔视野和宏大格局,既是对文艺社会功能的历史性强调,又是对文艺本质的深刻认知,既是对文艺历史作用的自觉把握,又是对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历史意识、社会责任和价值取向的正义性要求。”
文艺与人民
中国交响乐团团长关峡以自己的创作经历讲述对人民的感情:“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我赶赴灾区,亲眼目睹了灾难带来的痛苦和人们自强不息的精神,我的心灵受到冲击和洗礼,创作出了中国第一部安魂曲——《大地安魂曲》。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艺术家要用敏感的心灵去感知人民的冷暖和幸福,更加自觉地写人民、唱人民、演人民。”
王文章认为,艺术家抒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这不仅是责任问题、良知问题、情感问题,还是个立场问题,“和人民站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关注社会底层固然是‘以人民为中心’,但人民的概念不局限于某一群体。”画家范增说,“重要的不是写哪一类人,也不是题材大不大,而是艺术家有没有对人民饱含情义。”
文艺与中华美学
“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习总书记的这句话让戏曲表演艺术家李维康思考中国戏曲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既然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那就不能失掉根本,京剧的根本就是胡琴笛子锣鼓,就是唱念做打舞、手眼身法步。”让李维康担忧的是,现在不少戏曲都讲究大乐队、洋乐队,“都听不出是什么剧种了。”
“崇洋”现象在中国交响乐界也很盛行。有的国内乐团一年到头演奏的曲目竟然98%以上都是国外曲目,连外国同行都十分奇怪,你们中国乐团为什么不演奏中国作品呢?关峡指出:“即便是交响乐这种源自西方的艺术形式,也应该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情怀,弘扬中国精神,这样才有勇气屹立于世界音乐之林。”
中国到底有没有当代艺术?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讲起他和一位德国理论家的争论。那位德国理论家认为没有,原因是他在中国两个月考察期间发现了三个问题,一是一味模仿古代,二是一味抄袭西方古典,三是嫁接西方当代。“我用一个例子就将他反驳了。”杨晓阳说,“比如中国艺术家将西方的油画和中国独具魅力的写意精神结合起来,形成了写意油画,在油画界引起震动。目前,写意已经成为世界时尚。”参加15日文艺工作座谈会的杨晓阳对习总书记的一句话印象深刻:“不能套用西方标准剪裁中国文化,‘剪裁’这种提法非常妙。”据他介绍,国家画院正在做一个工程:精选中国古代画论,把古文翻译成白话文,再翻译成6国文字,向全世界推广,既能增强中国书画家的自信,又能让世界了解中国。
文艺与精品
“习总书记讲话中提到的艺术最高境界,我理解为三层意思。一是要让人动心,二是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三是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作家王蒙认为,这对艺术家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要让人动心,你自己的心要足够深刻、足够诚恳;要给人灵魂洗礼,你自己的精神高度和精神追求就得让人肃然起敬;要让人们发现美,你首先要有独特的眼光和独特的感受。不是每一件作品都能达到这个标准,但文艺的标准从来都是看高不看低的。”
油画家杨飞云和大家分享了与吴冠中先生的一次聊天:“他说他毕业的时候,老师跟他说,艺术有两种功能,一种功能是悦人眼目,一种功能是动人心魄。吴先生说,我当时励志要做动人心魄的艺术家。”
很多作品刚创作出来就以精品自居,对此,赵汝蘅不赞成:“一个好的作品要经过反复打磨才能成为精品,精品不是自己叫出来的。”
文艺与创作
“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国家话剧院自2001年成立以来,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该院的演出行情很火爆,7台剧目正在全球7个地方上演:《恋爱的犀牛》在意大利,《红玫瑰和白玫瑰》在台北,《哥本哈根》广西,《死无葬身之地》在杭州,《青蛇》在乌镇,《罗米欧与朱丽叶》在重庆,《山楂树之恋》在上海。国家话剧院院长周予援介绍:“我们正在创作现实题材作品《暴风雨》,中文版《战马》正在排练中,明年还将推出以八百壮士为题材的抗战话剧……抓创作、抓演出,一直是我们的立院之本。”
文艺与市场
“除了票房和销量以外,还有什么衡量文艺的标志?”王蒙抛出了这样的话题。
范增接话:“为了追求收视率,晚上10时以后,很多电视台都播相亲节目。配对成功就携手而出,爱情如此简单,甚至还传递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有关部门得管一管了。”
赵汝蘅和李维康回忆起“当年”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时候没有钱,但根本不会影响创作激情,那现在呢?赵汝蘅说:“现在有拨款,有创作经费,但这钱不能随便花。这些年我们的浪费已经到了可怕的程度,一个剧动辄几千万,值吗?很多人名利双收,但道德的底线呢?”李维康说:“我们做的东西不能有‘毒’。地沟油、三聚氰胺有人追责,有‘毒’的文艺谁来惩罚?文艺工作者不能像商人一样唯利是图。”
文汇报首席记者 江胜信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