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达》是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创作于1870年的“大歌剧”经典之作,在恢弘的场景间展现古老传奇。
许渌洋
“云”上的《阿依达》
国家大剧院2015“开年大戏”歌剧《阿依达》首轮于前晚落下帷幕。最后一场在祖宾·梅塔的指挥棒下,女高音歌唱家和慧塑造的阿依达充分展示了其征战欧洲各大歌剧院的傲人实力。更开创性的是,最经典的大歌剧竟可从“云端”观看。前两天晚上7点30分起,国家大剧院“网上歌剧院”揭开帷幕,通过网站(www.ncpa-classic.com)及“大剧院古典”App实现了《阿依达》“现场直播”,中国移动旗下的和视频、和视界网站及手机客户端,新华网、国际在线、凤凰网、搜狐网、千龙网、北青网等6家网站也进行了同步转播,引发全国歌剧迷们围观点赞。
国家大剧院新版《阿依达》受到的美誉一时间不绝于耳,几乎成了上月末被观众持续热议的话题。没错,它宏大、精美、引人入胜,又不乏想象力,丰满的视觉维度,登峰造极的舞台元素,让感官风暴在剧院内此起彼伏。也许剧院中的绝大多数观众不曾知晓其实就在几年前,意大利殿堂级制作人弗朗科·泽菲莱利的《阿依达》曾一度无限接近中国舞台。
3年前,米兰斯卡拉歌剧院一度宣布将在2013年登陆中国国家大剧院,以300人的演出阵容上演泽菲莱利的2006年版《阿依达》,同时一批优秀歌唱家将前来助阵,其中就包括中国女高音歌唱家和慧。据说当年谈判破裂的部分原因,是国家大剧院不愿轻易丧失作为中国最高表演艺术殿堂的“内心尊严”,至少对于贴有名牌标签的《阿依达》,没有表现出那么迫切的需求,剧院显然有信心在未来凭借自身实力制作出令人信服的同一剧目。
于是新版《阿依达》在2015年伊始便轰然浮出水面。祖宾·梅塔+和慧+据说高达1300万元人民币的制作成本,无疑昭示了国家大剧院的野心。而高达99.6%的门票销售率,以及超过100%的上座率在国内歌剧市场实属罕见。
的确,没有一部歌剧能像《阿依达》这样全面地展现国家大剧院的制作实力,以及美学趣味,看看那顶天立地的景观,铺天盖地的舞台元素。面对一部罕见的奇观歌剧,一部真正意义上的19世纪大歌剧,也许观众根本无法记住导演弗朗切斯科·米凯利的名字,但那些货真价实的战船,汪洋恣肆的大漠黄沙,以及乌尔肯神庙中莫测的普塔神像,都足以被铭记。再看看第二幕著名的凯旋场景,观众可以在提伯城门前的广场上看到声势浩大的埃及军队,被鞭策的埃塞俄比亚俘虏以及种类繁多的战利品。而最终,整部歌剧仿佛成了国家大剧院的战利品。
但最为令人啧啧称奇的视觉大爆炸出现在第四幕。当第一景结尾处,安纳瑞斯在听闻阿达姆斯将被处死而痛苦地嘶叫时,多媒体3D动画构筑的神庙墙壁瞬间风化,继而土崩瓦解,加上乐池中咆哮的管弦乐团,其震撼力绝然非同凡响。而这还不够,在最后殉情场景,通常阴暗幽深的墓穴被舞台上延绵的大漠取代,舞台前端的薄幕上,丝丝缕缕的黄沙从天而降,形成了一望无际的沙丘,绝望和留恋的气息彼此交织,阿依达与阿达姆斯在其中完成了最后的二重唱。
从某种程度上,整个舞台比泽菲莱利2006年大而化之的制作更耐人寻味。这其中意大利老牌埃兹欧·弗里杰利奥功不可没,这位上世纪70年代便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效力,参与了导演乔吉奥·施特莱勒与指挥大师阿巴多这对黄金组合的多部歌剧制作,尽管国家大剧院以往的歌剧多少存在着多媒体滥用的嫌疑,但在此番《阿依达》中特效设计师塞尔乔·梅塔里终于将多媒体技术与舞台完美融合,形成了极具艺术含量的呈现效果,甚至超然于一般意义上歌剧舞台语言的范畴。
更为难得的是,国家大剧院在追求极致视觉效果的同时,并没有厚此薄彼地忽略音乐阵容的成色。祖宾·梅塔成为继马泽尔、捷杰耶夫、郑明勋后步入大剧院乐池的又一位国际指挥名家,在这部浩大繁杂的歌剧中,他以丰富的经验保障了音乐运作的流畅。而女高音歌唱家和慧、西班牙男高音豪尔赫·德·莱昂都是2013年斯卡拉歌剧院巡演阵容中的主力,前者的“阿依达”早已在国际舞台获得认可,而后者去年在大剧院版《乡村骑士》中则彰显了可观的实力,两人表现自然没有令人失望。
尽管和慧在第三幕的“噢,我的祖国”中的高音有些许瑕疵,但她纯正、成熟的半声唱法还是成功塑造了经典的意大利风格,她在“凯旋”中仅凭借一己之力便将隐含剧中的曲折背景通过歌声呈现,极富戏剧张力的宣叙,情感丰富的内心述说,充满爆发力的高音,对于旋律脉动的灵敏控制,让她塑造了一位纤细脆弱的阿依达公主。德·莱昂则是一位雄健可靠的阿达姆斯,与和慧优质的嗓音形成较佳的良性共振,两人与梅塔组成的音乐班底加之令人炫目的舞台,最终为新版《阿依达》带来了视听皆圆满的理想结局。
在有案可查的记录中,《阿伊达》在中国舞台演出应该不少于六次。本世纪初,京、沪两地两次上演实景版《阿依达》,但在某些演出场地,对声乐的欣赏基本无从谈起。几年前埃及开罗歌剧院曾移师北京,似是有意重现该剧当年首演的盛况,但艺术水准平平。2012年国家大剧院和日本新国立歌剧院合作的《阿依达》水准不俗,惜乎音乐会版的形式让舞台上几乎没有像样的布景可言。
如今,国家大剧院终于还《阿依达》以歌剧本色,让经典大歌剧的灵魂找回归宿,不仅没有凭借所谓“实景”概念,靠大象、猴子等噱头夺人耳目,相反舞台上的一切艺术表现都在证明,中国观众错失米兰斯卡拉版《阿依达》的遗憾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弥补,并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难以被超越。
(作者系北京乐评人)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