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同名电影,“路人甲”这个词就被大家更熟悉了一些。“附近的人”也不是新名词,微信出现后,我们才重新认识了它的内涵。它指代陌生圈子里的那些人,我们虽然不熟悉,但他们确实就生活在我们周围,和我们共生于同一个环境——无论我们关不关注,他们都在那里。
“附近的人”和“路人甲”大概都不是生活里典型的人物。每个人在不同地点时段都拥有“路人甲”或“附近的人”等一个二个或多个身分。
微信真是一个奇妙的发明,起码在社交领域是这样的,我们可以不现身就能办成某些事。这其实就是个虚拟空间,但它又是真实的,那些人那些事都是真实的存在,不过平台是虚拟的。“附近的人”是在已有的朋友圈外,存在着的一个陌生人圈子。我至今都不知道该怎么去定义这个圈子。所有打开这个功能,进这个圈子里的人都不是约定而来,都是自发的。他们围在一起,才生成“附近的人”。来这里的人,可能因为无聊或者厌烦了熟悉的圈子,想换个陌生的圈子看看,当然各有动机,有些只想看看不相识的人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吃些什么穿什么,甚至怎么针对一个不明确的主体作表白的。人与人的生活,差异很大,有些事情没有约定,大家不说,却都在关心。微信上“附近的人”的设置最初是不是有这样的考虑,不清楚,但是它的出现,的确帮助我们解决了一些个体没法做到的事情。“附近的人”的好处在于:尽管有名义上的圈子,因为大家不认识,可以没有顾忌地表达自己,这表达可能被关注,也可能不被关注。这种自由状态,满足我们内心的某些诉求,还有我们窥看或想诉说的欲望。当你退出时,不必为刚刚发生的一切有什么心理负担。如果要拿已有的事物作描述,“附近的人”这个圈子更有点像中国早先农耕时代的乡村茶馆,完全是敞开的,各色人等,只要你愿意,它对任何人都是开放的。至少在这一点上,对于感觉要求越来越细密的国人而言,藉“附近的人”还有一个虚拟的精神茶馆供我们溜达闲逛。
我常常光顾“附近的人”,从来只做看客,很少打招呼。来“附近的人”有极随意的,对非对方朋友显示了一些照片和分享链接。他或她像逛集市,随逛随驻,随缘随心。也有极矜持的,对人只显示一个封面或者极少数文字,根据有限的图片与文字释放出来的信息,完全无法清楚这是怎样的一个“附近的人”。或许他和她抱着和我一样的心态,只想看看陌生的圈子,不想开放自己,因此对于陌生圈子仍然抱有戒忌或警惕,在窥探别人的同时尽可能地隐藏自己。这样的心态我完全理解,这大概就是距离感的表现和渴望了解背景的反差,这种诱惑促使很多人选择了它。
我要说的是“附近的人”不是一个固定的圈子,由于它的设定跟地点有关,进入这个圈子的人和人数每天是不一样的,不断有人进进出出,人多人少,随时随地会发生变化,谁也不知道“附近的人”处在什么样的一个状态。当然,这个圈子也有它的规律,比如对“附近的人”好奇并同时或先后使用这个功能,不然,有些人永远不可能碰到。从概率来说,我们只要进入圈子,总能看到新面孔,或者说有遇见。有些人则是阶段性的露面,有些人只匆匆打个照面,便永远不能再见,更多的是彼此的过客,陌生又熟悉。我居住的地方在几个大学之间,白天和晚上的人群是不一样的,或许白天他或她在附近上班,晚上收工就不在这个地方。而另一些人白天不在这里,只有到了下班才回到这里,还有一种可能有些人工作生活都在这里,只不过白天忙工作,晚上才有闲暇成为“附近的人”。或许这也是这个圈子的特点,再一次说明了“附近的人”是流动而且变化的,像流水淌过,但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似乎总有不知道的惊喜等着你。
我不太愿意搭讪“附近的人”,原因很简单,当你加了关注,一旦变成事实,“附近的人”就转化为朋友圈,那么朋友圈的存在与“附近的人”还有什么区别?但也有冲动时候,“附近的人”不公开相册,封面做得实在又好,经不起好奇心的撩拨,想象空间不断膨胀,于是破戒去打招呼,结局如何?在所不顾。
很自然,这个圈子吸引我的以及提醒我克制的地方同样的多。我向来不喜欢推销东西卖保险和各种各样秀等等,这些事物本是生活里的真实存在,无所谓恶感与好感,它们的存在或许在某种意义上让我的生活变得富于戏剧性,但一旦眼前晃动的这些事物超过了我接受的限度,心里就会无限的烦躁。至于因为无聊或遭遇到什么而在圈子里吐槽的,我觉得情有可原,抱怨本不一定企图获得安慰,只求自我排遣,即无呼应,亦有一种满足感。在他人而言,可以看看就过去,可以视而不见,也可以打招呼施以同情,仅此而已,从此各做各的,互不干扰。或在此一刻,感受到同为天涯沦落人的一群是如此之多,回想自己的遭遇,烦闷也便烟消云散。
我不想引用心理学的原理来探讨频繁地进出这个圈子出于怎样的心理。但这的确是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在我们沉重乏味的日常生活中,需要一块空间承载我们的无聊或不可说的一些琐屑的感受,连接我们从熟悉到陌生的那些个生活段落,包容我们的好奇心,包容我们张望生活中其他普通人的愿望。现实生活里没有的空间或“飞地”,微信恰好提供了,这就是我光顾“附近的人”的理由。我问过若干朋友,上“附近的人”吗?她或他不好意思地回答“有时会上啊”。“附近的人”弥补了真实生活里某种朦胧的空白,正满足了现实生活的我们对虚拟世界的向往和真实意义的追求。
此刻,我正坐在一家咖啡店靠窗的位置上。窗外天光慢慢地暗淡下来,不时有行色匆匆的路人经过。都市生活就这样渐渐翻过白天转入夜晚,这个过程中人物变得模糊,灯光不知不觉成了主调。你若留意,会发觉真实生活里的每一天都是这样被轻轻翻过的。
“附近的人”你在吗?还好吗?
2015/6/26
北京大钟寺某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