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做莎士比亚的研究课题,我去了美国。有朋友诧异,“你是否跑错了地方?”
世界上最大的莎士比亚图书馆、被誉为“最伟大的莎士比亚纪念碑”的福尔杰莎士比亚图书馆,在美国华盛顿国会图书馆的东面。它收藏了莎士比亚图书26万卷,仅莎翁全集版本就有1300种,题词本3000种,莎剧演出的海报25万张,最稀罕的是它还收藏了许多莎士比亚的珍藏本。这些第一手资料给学者们的莎士比亚研究,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我在哥伦比大学图书馆的善本书库里,还见到了一本最初的莎剧演出本;翻开黄黄的纸张,一边是台词,另一边是演员的站位图。这对研究莎士比亚时代演出的状况非常有帮助。
除了大型的“美国莎士比亚年会”,各种小型的莎士比亚研讨会也层出不穷,比如哥伦比亚大学每月一次的莎士比亚研讨会,就非常有名。来自美国和世界各地的学者、编剧、导演和研究生与会,每次有一个主题,比如“莎士比亚当初作品的销售”“莎士比亚的日常生活”等等。在研讨会上,一位中国学者所介绍的莎剧在中国的演出情况,就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兴趣。
除此之外,美国还有专门的莎士比亚研究刊物,《莎士比亚季刊》和《莎士比亚通讯》,都已经发行了近六十年。
莎翁在美长盛不衰,得益于“他”在这里的“人缘”。每年夏季的纽约莎士比亚艺术节,中央公园的德拉科特露天剧场7月和8月连续两个月上演莎士比亚戏剧,已经持续了51年。该剧场能容纳1800人,因为每天发放的票数有限,许多观众早晨五六点钟就去排队,井然有序地坐着、躺着或看书,一直等到中午12点开始领票。类似这样的莎士比亚戏剧节,在美国有一百多个。莎剧演出既有比较大型的,也有特别小型的。一次去看《麦克白》,那门面根本不像个剧场,倒像普通的民居,里面大概可以容纳80多人,没有舞台布景,没有舞台,没有布景,非常简易的灯光照射。不过演员照样很投入,观众也是极为捧场。
哥伦比亚大学英语系和女子学院都开设有“莎士比亚课程”,每次大教室里都是座无虚席。与我同桌的五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不是学生,但是不管刮风下雪,他们每次都来旁听。
美国人热爱莎士比亚的一个原因,是他们祖辈相当一部分是英国的后裔,最初移民到新大陆,在荒芜的土地上生活,莎剧是他们精神和文化生活的主要内容和支撑,这进而形成了一种文化传统。而一个具有“血缘”亲切感的莎士比亚,对于一个新大陆的国民,又形成了某种心理上的缺失性补偿。
当然,在尊崇传统的基础上,莎剧在美国又是颇为丰富多彩的。我看的《错误的喜剧》和《爱的徒劳》,均以音乐剧的形式上演,把古典喜剧和现代喜剧杂糅在一起,充分发挥了现代歌舞的动作元素。在《暴风雨》中,白人黑人齐登台,剧中米兰达竟然由一个几乎光头的黑人姑娘扮演,诚令人刮目相看。在哥大学生演出的《冬天的故事》,演员们西装革履地扮演着17世纪的故事,用现代风格演绎古典戏剧,别有情趣。
在美国的莎士比亚,让我再次认识到,优秀的文化艺术,是世界的,是人类的;而跨区域交叉的比较和研究,对于开阔视野,拓展思路,丰富学养,都是大有裨益的。
文/张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