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我读到一本 《丰子恺传》,其中有一处,写到丰的老师李叔同出家,丰为此怏怏不乐,他的母亲开导他说:“人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物质生活,第二阶段是精神生活,第三阶段是灵魂阶段。倘若一个人在前两个阶段中是踏踏实实,稳步渐进并都得到了成功的话,那么第三个阶段就往往向他招手。……当然,并不是每个人在经历了前两个阶段后都会走向第三个阶段,只有脚力大者才能进入。”(北岳文艺出版社,46一47页) 不知为什么,这节话就此被我记住,二十年来不曾忘了。
后来才知这些话,并不是丰母所说的,而是丰本人的意见;不知作传的人,何以移花接木,作如此的“编造”? 丰子恺的 《我与弘一法师》 说:“他 (按指李叔同) 怎么由艺术升华到宗教呢? 当时人都诧异,以为李先生受了什么刺激,忽然‘遁入空门’了。我却能理解他的心,我认为他的出家是当然的。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懒得(或无力) 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锦衣玉食,尊荣富贵,孝子慈孙,这样就满足了。这也是一种人生观。抱这样人生观的人,在世间占大多数。其次,高兴 (或有力) 走楼梯的,就爬上二层楼去玩玩,或者久居在里头。这就是专心学术文艺的人。他们把全力贡献于学问的研究,把全心寄托在文艺的创作和欣赏。这样的人,在世间也很多,即所谓‘知识分子’、‘学者’、‘艺术家’。还有一种人,‘人生欲’很强,脚力很大,对第二层楼还不满足,就再走楼梯,爬上三层楼去。这就是宗教徒了。”(见 《丰子恺文集》 六) 平心而论,这节话说得很素朴,作为丰母的话,在效果上,也就更加动人些,知道是丰的文字,感觉就一般了;这是很可以玩味的事。
不仅于此,在十年前的时候,我又从 《光华附中半月刊》 第二期中,读到一则莫补庆的《随笔》,所言不无相似:“人生有三种境界,一是自然的,二是人性的,三是宗教的。在自然的境界,人与禽兽无异;在人性的境界,情感得到理性的制裁;在宗教的境界,才有真正的高尚的精神生活。”只是莫补庆是什么人,自惭寡陋,却不能考得;而丰子恺是否见过此文,尤不得而知。
又尝见郑逸梅录某君函札云:“人生有三段落……自呱呱堕地至入学,为一小段落;自入学至就事,为一中段落;方入社会,如登剧台,从此为悲剧,为喜剧,或生或旦,或丑或净,甚至或跑龙套,或打锣鼓,各凭前因,来了现世。他日儿女成立,本人亦已衰老,为一大段落。过此便静待就木,是为结束时,犹之铺子未关,已贴清理账目之红条,劳碌一生,如此而已。人生意味,究竟何在? 此真千古一大谜,无论智愚,均参不透也。”(《尺牍丛话》175页) 从普通人言之,这真是一个大实话,且说得泼辣尽致,“俗而近实”,固然不免是太颓废了。因论丰子恺语,想起此节,遂顺笔及之。
其实人生之事,哪是几句话说得了的,从古至今,有多少哲人通人,以此为题目,写了多少大书! 所以,关于这个话题,我相信约翰逊说的:你已讲不出任何既新鲜、又正确的东西了。我引的这几节,自不是为了探讨什么,不过是个谈助。
文/ 王仲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