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被英军直升机救起的上海游客还不忘摄下这“难得的”瞬间。(李鼎秋摄)
施江城
赴南极途中遇险获救,回到家中已十多天了,我在梦醒时分仍不断回想起那惊心动魄的12小时和许多温馨感人的瞬间……
11月12日,刚举办《画说长江》画展和讲座开幕式,我就携妻偕友从上海出发,开始远赴南极的梦幻之旅。多年来,我一直对晶莹的冰雪世界感到神往,南极蓝色的海洋,白色的冰山,可爱的生灵企鹅,绝对是纯净美的天堂。今年4月份,几位书画家好友一拍即合,参加近百位鹅友加盟的德迈国际旅游团,以不菲的成本,期待实现华贵优雅的南极梦。
几经辗转颠簸长途飞行近三十小时,我们出现在地球的另一边——阿根廷的乌斯怀亚,登上法国庞洛公司“北冕号”豪华邮轮。对于饱受雾霾困扰的当代中国人来说,南大西洋湛蓝清澈的大海和纯净透亮的蓝天白云,就已使我们感到无比的欣喜。
第二天,我就见到了成千上万只跳崖企鹅栖息在海边断崖上,金图企鹅在白浪沙滩上嬉戏。中国人喜欢吉祥热爱生命。晚上,浑然入睡的人们不知意外的灾难正悄悄地降临。
18日凌晨零点左右,我被不断响起的报警声和外语惊醒,伸手开灯,不亮。走道上烟雾弥漫。漆黑的夜空黑浪翻滚,船尾处火光飘烟。我曾在江船上工作过,知道出现火情不必慌乱,急忙借助手机的微弱光线和老伴起床穿衣穿鞋,相互提醒拿好随身重要的物件,这时才听到中文广播,一会儿,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一位外国船员挥手大叫我们赶快离开。我们抓起防寒服和救生衣跟着他夺路而逃。在船员的引导下,二百多位中外游客集中到六层船头的咖啡厅。大家面面相觑,互相打探询问。这时船方告知船上引擎舱突发火情,现已初步扑灭正在检查余火,待驱散房内烟雾就可以回房了。船员也送来毛毯和水,苹果。此时不安的情绪稍定。中外游客挤在一起席地而坐,有的人仓促之下,只穿着单衣单裤仓皇逃出。一位同团的香港来的女士,竟然光着双脚,有位领队小姐,把雪地靴的毛毡内套给客人穿上。大家相互抚慰,等待这有惊无险的事故结束。
拂晓4时许,我猛然发现船体正在向左舷倾斜。难道是船舱进水了?难道是近日发生的巴黎恐怖事件在南大西洋重演?我不敢细想下去。这时船长广播下令,全体弃船逃生,要求大家有序撤离。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要命的是老伴的眼镜没带出来,看不清路。我紧紧抓住她的手,不管发生什么情况,我们一定寸步不离。我们顺着应急通道跌跌撞撞跑向船尾顶层甲板,只见一架深黄色的英国皇家空军的直升机,已经悬停在船尾上空。几位高大的英军救援人员从人群中把老伴拽起来,给她戴上安全圈,从五层甲板吊升半空。施救人员要所有男士返回舱内。此时,我看见一对外国老夫妇紧紧地拥抱接吻不忍分离,令人感动。不想电影《泰坦尼克号》的生离死别的场景竟在南大西洋重演。
看着老伴脱离险境,甚感宽慰,我想救一个算一个吧。在充满烟味的黑暗中,没人说话,却有人在抽泣。泰坦尼克号冰海翻沉的镜头在我心中突然闪现,心里不禁忐忑起来,难道尚未结束的画展竟成绝响?难道这里就会是我生命永恒的天堂?说实在的,我并不恐慌害怕,据说这里水温已近冰点。几分钟,没有痛苦,70年来我第一次感到死神与我这么近。
终于,我坐进了四层左舷的橘红色2号救生艇内,尽责的船员们把死神的影子挡在他们身后。救生艇磕磕碰碰放到了海里,我才惊魂稍定。在半密封的救生艇内超过了120多人,像一只沙丁鱼罐头,在3米高的海浪中飘摇。很快,就有人呕吐起来,一位自告奋勇担任临时翻译的小伙子脸色苍白,大声呕吐。我感觉一只无形的手在五脏六腑中翻腾,艇内呕吐声此起彼伏,有的黄水都吐出来了。
我看到两架直升机来来回回,从倾斜的甲板和海中救生筏上救人。直升机在我们救生艇上空盘旋。大约两小时以后,一艘英国军舰赶过来,小艇试图靠拢,终因风高浪急,而未成功。事后得知,大浪把1号救生艇猛地撞到军舰上,门窗都撞裂了。又熬过了几个小时,庞洛公司的“南冠号”邮船,连夜全速赶到现场,但救生小艇依然靠不上去。几只冲锋舟也在我们周围护卫着。后来,所有的船舰一齐朝一个方向开去,好像说是更大的风浪就会到来吧。终于在浪峰间出现了一抹陆地的身影,我知道获救之光已经照亮了我们这些被海浪折腾了七八个小时的难民身上。
我抬起冰冷麻木湿透了的双脚,走到艇边。被人拉上“南冠号”时,已经是18日中午12时左右了,全船347名游客和船员全部获救。
在“南冠号”上,我与朋友们劫后重逢,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活着就好”。我才发现居然穿了6件衣服出来,连忙脱了3件给他们。喝了朋友递过来一杯热水,感到舒坦极了。“南冠号”是中国人包船,昨夜接到警讯,又听说其中有百余位中国同胞,义无反顾,赶来救援,又主动给我们年老体弱的中外难友腾了40间房间,还与船员一起捐衣捐药。体现了中国人患难与共的大爱精神。
傍晚正是上海的清晨,我给上海工作的儿子报了平安,才知老伴获救后已在英军基地,正在为我担心呢。
获救第二天,“南冠号”开到了福克兰岛(马岛)斯坦利港。三百多位同舟共济的中外难友,都集中到斯坦利镇的临时救援中心。各种慰问,各种安排,真诚、周到、温情。我们被岛上英国居民志愿者分别领回到自己家中,许多温暖感人的故事难以详述。
我们这次能化险为夷,主要是国际救援多方协作的成功。特别要感恩,在危难中及时伸出援手的许多相识和不相识的中外好人们!也要点赞一下,中国游客在生死关头,临危不乱,遵守救援秩序,互相帮助,完全展示了现代中国游客的高素质。天时、地利、人和,才能使我们遇难呈祥,平安归来。
2015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