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积三
胡立,是大风堂主张大千的入室亲传弟子,且是得意门生。
我喜丹青,更慕丹青手。一九八三年四月,特意去青城山下拜访他。
先生伴山而居,环境很是清幽,有竹,有兰,草木葳蕤;淡湿而清新的空气漫延其间。室内陈设挺简洁,墙上只挂着一幅张大千的立轴山水,透出主人对老师的思念与景仰之情。
先生已沏好茶,在等着我们。当我接过茶盏,一股清冽的香气,悠然飘来。他说,这是青城山的“洞天贡茶”。呷一口,满嘴生香,端的不错。青城有茶甲天下,此话不谬。遥想当年,张大千拒当汉奸,不受日寇伪职,化妆逃出北平后,独独选了青城山,隐居上清宫,足见其慧眼。
“是的哦,大千师太喜欢青城山喽!”胡先生话音朗朗,“这儿哦,是他心中的乐园。”
随他的话语,一个痴情于大自然的画圣浮现眼前。
每日里,张大千除了手捧书卷、挥洒丹青,便置身于山野之中,拜望千峰万仞,细品草木百花。他听流泉、看飞鸟、拂野竹、望云海……乐此不疲。他常常伫立于老松之下,盼顾远峰近岚,久不言声。眉间挂风去,指尖捻画来。雨后的夜晚,竟身披薄衫,举步登高,手捋长须,瞧那秋月透过枝桠撒下的清辉,与艳阳高照时的婆娑树影有何不同。
“大千师笃信,毫端万景,皆源于自然造化。而这造化,变幻万千。只有悉心观察,才能笔下生花。”
“大千师常说,人间有两部书,一部是有字的,系前人所写;另一部,则是无字的,为自然造化。两部书都要读好,方能成器。”
“大千师叮嘱我,一定要画自己最熟悉的东西,而且,要用心去画,才能如登山一样,一步一层天。”
忆起老师的教诲,胡立感慨系之:“这些至理名言,影响我的一生。”
一九四三年,胡立于上清宫拜大千为师,成为大风堂的门下。此后,跟随张大千,耳濡目染,学得精要。师古不忘师造化,令笔下丹青,具有感人的生命活力。在大千师的悉心调教下,他的青绿山水,兼容宋之格局、元之意趣。其代表作有《青城四十景图》《蜀山新象》《离堆春雪》《青城烟云图》《都江堰的春天》等。胡立曾应邀为人民大会堂和天安门城楼绘画,其作品广有影响。
“我算得上是个专情的人,一生苦心孤诣,只画都江堰和青城山,画了大约一千幅。”他说着,眼里泛着泪光,“都江堰,是爹娘生我养我的地方;青城山,是识得再生父母,我的拜师之地。这里的一水一石,一草一木,都如同我的血和肉。”
说罢,他展纸,挥毫,为我画了一幅《秀水都江堰》。上署 “积三同志法正 癸亥三月胡立写于玉垒山居”,又钤“青城胡立”的朱红方章。
先生对都江堰实在是熟稔于心,作起画来得心应手,对故园的挚爱之情跃然纸上。
“大千师云游在外,也非常想念四川老家。可惜,他未能回得来。”胡立的话音里,有无限的遗憾。
思乡,是张大千晚年的心结,他曾写道:
海角天涯鬓已霜,挥毫蘸泪写沧桑。
五洲行遍犹寻胜,万里归迟总恋乡。读了,有谁能不为之动情呢?胡立告诉我,大千师曾托人几经辗转将一幅画作从台湾送回四川,表达他的思乡之情。为防不测,题款的印章,是夜里,摸着黑,钤上去的,所以,章子上下颠倒了。见到那带着老师体温的猩红印章,他如何忍得了泪水……
胡立先生为了款待我这位远方的客人,特意包了饺子。更让我惊奇的是,那醇香的米酒、可口的泡菜、独具风味的“老腊肉”,都是他的手艺,而那滋味鲜美的小菜,竟也是用他亲自挖来的竹笋烧制的。
他一面为我斟酒,一面说:“大千师在青城山时,经常带着我去采蘑菇、找野菜、挖竹笋……而且,他乐得上灶,炒的青菜,碧绿如鲜;他做的狮子头和粉蒸牛肉,与众不同,尝过的人无不称赞。”
胡立仿佛又回到了在大千师身旁的岁月,脸上洋溢着激情:“有一天,刚送走来吃饭的客人,大千师对我说,做饭烧菜岂可小觑,这也是艺术。烧不好菜,难成一个懂得滋味的好画家。所以,从那时起,我就暗暗地跟着他学厨艺。”
“你知道大千师是怎么评价自己的厨艺和画艺吗?”
我当然很懵懂。
“大千师说,‘我的画与菜相比,菜,当然在上。’”
我听了,吃惊不小。
张大千毕竟是张大千。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