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耀 金大陆
历经四个春秋寒暑,经过几十位志愿者其中绝大多数是老知青的辛勤劳作,六大卷的《中国新方志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史料辑录》终于问世了(上海人民出版社与上海书店出版社联合出版)。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发端延续至70年代后期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当代中国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和特殊的地位。对知青上山下乡历史的研究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其间虽有一些知青历史研究的成果问世,总体上却进展缓慢。这主要是因为史料的搜集整理和开发利用的工作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在整体上拖了研究的后腿。
涉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史料,大致可分为各级政府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档案文件、地方志与统计年鉴等官方出版物、各种报章杂志、知青回忆录以及知青当年的日记书信等几大门类。其中档案文件的史料价值当然最高,但这些档案大都没有经过系统的整理,有些甚至还未编目,且各级档案馆开放程度不一,研究者要对其全面利用目前尚有很大的难度。在这样的情况下,由各级政府组织编纂并汇集了许多官方资料和数据的地方志对于知青研究而言就有其特殊而重要的价值了。
国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新方志的编纂工作。新方志以省、地(市)、县三级政府为编写主体,同时在省、地(市)一级还编有专业志,如劳动志、青年志等。有关知青的史料最多出现在省、地一级志书的劳动志中,一般都有“知青上山下乡”的专编或专章,其资料来源均为政府的档案文件。这部分的资料已引起不少研究者的关注,并在研究中予以使用。而劳动志之外的其他专业志中也包含有许多有价值的知青资料,尚未引起研究者的足够重视和关注。如铁路运输志、航运志中,就有运载知青奔赴边疆农村的次数、人数等统计;轻工业志、商业志中,就有按政策供应知青下乡用品的条款;教育志、出版志中,就有为知青举办函授教育、编辑知青读物的材料;司法志(或法院志、审判志、公安志)中就有关于上山下乡运动中刑事案件的信息,而这类档案在各地档案馆一般都未能开放,因而更凸显其史料价值。
全国新编省、地(市)、县三级方志编成有六千余部,卷帙浩繁,数量庞大。就研究者个人而言,很难大范围地从这些方志中去寻找与知青上山下乡有关的资料。这也是为什么迄今只有个别研究知青史的学者利用过部分省级方志主要是其中的劳动志进行研究,而大量方志中有关知青上山下乡的史料还未能得到研究者利用的原因。此外,方志尤其是县志不像一般图书,流通范围有限,许多图书馆收藏不全,这也给查阅带来了不便。
有鉴于此,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从2010年起开始对全国新编方志中有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资料进行辑录,希望以“一网打尽”的方式将这些资料汇编成《中国新方志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史料辑录》,以基础史料的建设来推进知青史的研究。
从六千余部方志中辑录有关知青上山下乡的史料是一项需要大量人力和时间的浩大工程。上海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在广大老知青中有着很大的感召力,出面联络了五十多位已退休的老知青。查阅方志的工作开始时,老知青们成群结队,起早搭黑,从大场、从莘庄、从虹桥、从北新泾……为尽早赶赴浦东的上海通志馆,以退休之身躯去体验上班族的公交,继而,在昏暗、逼仄的库房里,埋头工作。从严寒料峭一直坚持到春暖花开。我们说这是“牛耕地”、“马拉车”的活。老知青们说,你们扶好犁,拉好缰,我们努力往前拉。说得大家热泪盈眶。没有这批知青们每一页的翻阅,每一段的查寻,每一句的摘录,每一字的校正,哪会有今天的收获和成功呢!几十名老知青在上海通志馆和上海图书馆几个月的查阅,奠定了史料辑录这一浩大工程的基础。此后,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又请一些北京老知青在国家图书馆补充查阅上海两馆缺漏的新方志。在回查阶段,上海青年干部管理学院的十多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又补了不少缺漏的方志资料。
每当我们向知青们表达敬意(已非谢意),知青们总是说:能为这一工程添砖加瓦而感到光荣,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的事情。这种精神深深地感染、鼓舞了我们。没有这些老知青们的努力和付出就无法编出目前这套六卷本的资料集。
目前出版的这套资料集按当时行政大区建制编成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和西南六卷,共600万余字。内容涉及知青上山下乡的整个过程及方方面面,如国家的政策和各级政府的执行、上山下乡的动员、知青在各地的安置、国家经费的下拨和使用、知青的劳动、生活、婚姻、疾病和医疗、与知青相关的案件、事故和事件、包括招工、招生和参军在内的知青返城,等等。为方便研究者使用这套资料集,我们还编了简明主题索引和人名索引。
我们相信,这套资料集的出版将对知青史的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资料集相当系统地提供了全国范围内从省、专区到县的知青上山下乡史料,从而提供了从区域史角度切入来深化知青史研究的可能性,而这完全有可能成为知青史研究的一个新趋向。就专题研究而言,诸如知青人口、知青生活、知青案件、事件与事故、知青婚恋与生育、知青疾病等,也有可能因为资料集的出版而进一步开展起来。
几年前,当本资料集的辑录工作刚启动时,老知青志愿者们将从数以千计的方志中一本一本地查找、一页一页地翻阅,从中辑录知青资料比作是“搬砖头”,并期待着这一块块砖头最终构建起一座知青史料的大厦。如今,这座600万字的知青史料大厦终于建成了。如果我们将知青史的研究也比作一座大厦,那这套六卷本的资料集也只是构建这座大厦的一块砖头,我们希望这块砖头能成为这座大厦坚实的基石。这,就是我们和几十名老知青与年轻的志愿者几年来辛勤工作的动力所在。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