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知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唐伯虎曾经描述过苏州的繁华,他说,“世间乐土是吴中。”诗中的吴中就是苏州的别称。
作为吴门画派的二代弟子文伯仁生于苏州,长于苏州,他对家乡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成年以后的文伯仁投身到书画创作中去,在他的作品中常常能够看苏州的美景。文伯仁用画笔留下了16世纪苏州的样貌。
明 文伯仁 姑苏十景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伯仁(1502-1575)明代画家,字德承,号五峰、摄山长、葆生、摄山老农、五峰山人、五峰樵客,湖广衡山人,系籍长州(今江苏苏州)。
文伯仁的叔父是引领当时苏州艺坛风尚的大师文徵明,因此他早年的学养与画艺,深受苏州当地传统及文徵明的影响。中年以后,文伯仁曾游历北京、南京、松江等地,成为将文派画风引介到其他城市的重要推手。
这套《姑苏十景册页》就是文伯仁描绘苏州风景名胜的代表作,画中分别描绘了虎山、洞庭湖、沧浪园、邓尉山、石湖等十处苏州美景。文伯仁在创作中以青绿技法为主,辅以彩墨浅绛,描绘出苏州四季变化的风光。
文伯仁是习仿文徵明风格的后辈与学生中,自成面目,卓然出众者。他将文徵明结构繁複的图式,朝更精緻严密的方向发展,以工细的用笔与敷色,别出心裁的构图,表现鬱茂清幽的山林胜景,散发出文派作品特有的雅澹气质。
《洞庭春色》,将洞庭湖上的波纹相连为一道道斜向的线条,为画面增添一份律动感,也让人感到湖上吹拂的阵阵清风。
《虎山夜月》,著名的虎丘塔,傲然地耸立山头,在雾气迷茫的夜裡,静静与天上明月相对。
《沧浪清夏》,可见背临莲花池的文士,面对沧浪亭读书;庭园围墙还装上好几种花窗。庭园中茂生的草木、点缀好几种花窗的围墙、兀立的奇石等缤纷的景像,让独对沧浪亭读书的文士一点也不显得寂寞。
《胥江竞渡》,广阔的江面上,载着货物与乘客的船只或左或右地穿梭来往,近景坡岸人们背著货物等待渡船到来。此图充分表现当时胥江上繁忙兴旺的景象。
《邓尉观梅》,乘在轿子的遊客,像是浮在梅花海中,愉悅地享受邓尉山的美景,真享受!
《支硎春晓》,报恩寺的美景吸引许多游客,骑马乘轿而来者络绎不绝。
《石湖秋泛》,运用米家山水的风格诠释石湖景致,让此处更显水气氤氲迷濛,别具意趣。
《宝塔献瑞》,前景山门前的僧人背着手,仰望顶到画面最高处的宝俶塔,这种“闲庭散步”的安详生活,真羡慕.....
《江村渔火》,描绘的就是苏州的枫桥,此处因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而特别为人所知。图中虽不见渔火,但却可以感觉到所有活动安息后,此处夜晚的静谧。
《灵巖雪霁》,虽然一片雪景,寒气逼人,但是山脚下的小店里,似乎还有探胜的游客,冬日小游,悠哉游哉!
编辑:徐俊芳
责任编辑:李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