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无论是管理军队还是民众都离不开黄册,民众有通行版的黄册,军人有专门的军黄册,黄册是明朝军政体制运转的核心数据。黄册上记录了明朝所有人家(民户)的户口、资产,还强行规定了每户人家要服多少徭役,是那个时代的大数据管理。黄册也对军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大明军队变成叫花子,明朝最后灭亡,黄册子变成白册子都是重要因素。
和明军关系最密切的黄册事务有两个,一是民田和军屯的划分,二就是以黄册为基础的保甲乡兵制度。明朝洪武年间,全国有军队120万人,到永乐年间军队人数扩张到180万。明朝步兵的标准是每人每月一石粮食,骑兵每月两石,仅仅是最粗略的计算(不计算大小军官的俸禄),明朝初年全国的粮食收入都只能勉强给军人填肚子。但是这对父子在政期间,明军不但填饱了肚子,在北方压着蒙古打,在南边和越南开开战。原因就出在军黄册上,按照永乐年间军黄册的记载明军在全国拥有8500多万亩屯田,在黄册上的军户半数以上都要在训练之余种地,每年能生产出2000多石粮食(1403年是2300万石),加上户部通过黄册征收来3000多万石的赋税(所谓不需民间一粒米,那是朱元璋吹牛,实际上还是需要半数民间赋税供应的),明朝初年的军队虽然辛苦但日子过得还不错。
中国古代的军队军警不分,明朝军队既然一半从事生产,一半执行军事任务,那么民间治安就让父母官领着数百衙役负责吗?朱元璋父子也给出了指导方法,那就是以黄册子为基础组成保甲乡兵,维护地方治安。早期的保甲乡兵是地方官手中重要的治安力量,也是明军重要的补充。
但是到了明朝中期以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民间的黄册已经成了公开的假账,大家都在造假,甚至出现了“十年册籍,半不相同,沿旧稽新,漫无可考”的情景。福建等地就是重灾区,惠安县809个自然村,按照黄册的记录算下了平均每个村子只有3.9户人家。大家都知道黄册子不管用,书吏手中的白册子才是明朝收税的关键。而军黄册也是同样的糊涂账,卫所上大部分土地都被豪强和高官霸占,大部分的军户都失去了自己的土地,被迫给长官当佃户,很多明朝军户士兵过得都像叫花子。在这种前提下,明朝军户官兵大批量流亡,明朝所谓的200多万军户到底有多少人就是一笔糊涂账。
因为军户流亡严重,明朝有想法有干劲的指挥官就想出了募兵的主意。但这又闹出了新问题,那就是钱从那里来?很多精明的指挥官加大了对军户的压榨力度,从军户那里挤出钱财供养自己的私人家丁。因为没有严格的军黄册和黄册管理,募兵也是问题多多,军纪败坏等那是小菜一碟,更可怕的是李自成、张献忠等人都是犯了法后逃入军营,在明军中学会了战争技术。
作者:李从嘉
编辑:张子杰
责任编辑:叶松亭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