髡残(1612-1692),明末清初画家。俗姓刘,出家为僧后名髡残,字介丘,号石溪、白秃、石道人、残道者、电住道人。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与石涛合称“二石”,又与朱耷、弘仁、石涛合称为“清初四画僧”。好游名山大川,后寓南京牛首山幽栖寺,与程正揆交往密切。擅画山水,师法王蒙,喜用干笔皴擦,淡墨渲染,间以淡赭作底,布置繁复,苍浑茂密,意境幽深。善书法,能诗。存世作品有《层岩叠壑图》《卧游图》《苍翠凌天图》等。
四僧是明末清初时期中国绘画史上名噪一时的绘画流派,由于画派成员石涛、八大山人(朱耷)、髡残和弘仁皆为僧侣,故名四僧。
髡残《雨洗山根图》(局部)
髡残的绘画以山水画闻名,其山水画章法稳妥,繁复严密,郁茂而不迫塞,景色不以新奇取胜,而于平凡中见幽深。笔法浑厚,凝重、苍劲、荒率,善用雄健的秃笔和渴墨,层层皴擦勾染,笔墨交融,厚重而不板滞,秃笔而不干枯;山石多用解索皴和披麻皴,并以浓墨点苔,显得山川深厚,草木华滋。他的作品以真实山水为粉本,具有“奥境奇辟、缅邈幽深、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
其中山石的披麻皴、解索皴等表现技法,多从王蒙变化而来;而荒率苍浑的山石结构,透润沉着的浅绛设色,又近黄公望之法。此外,他还远宗五代董源、巨然,近师明代董其昌、文徵明等,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可能同为画僧的缘故,他非常推崇巨然,曾题画云:“年来学得巨公禅,草树湖山信手拈。最是一峰孤绝处,晴霞齐映蔚蓝天。”
髡残《雨洗山根图》(局部)
髡残虽好学古人,但并非一味仿古,而是在学古的基础上,“变其法以适意”,并以书法入画。黄宾虹把髡残山水画的特点概括为“坠石枯藤,锥沙漏痕,能以书家之妙,通于画法”。
髡残的画艺于40岁之后开始成熟。清顺治十一年(1654),髡残已42岁,他再次云游到南京,先后住在城南大报恩寺、栖霞寺及天龙古院,而在牛首山幽栖寺时间最长,共十余年,并寿终于此。寺院安定生活使他的创作进入了高峰。从他现存作品的年款看,以1660年至1664年为最多。
髡残《山水图卷》
《雨洗山根图》髡残立轴 纸本墨笔纵103 厘米 横59.9 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图作于清康熙二年,时值画家52岁,以爽快的笔法画出雨后山川清新怡人的景色。画中突出表现林叶低垂、瀑布奔流、溪水浸润及云雾流动这些和雨水密切相关的景象。近景画岩崖古木,虬松阁榭等,淡水一泓,高士独钓舟首;中景白云缭绕,峰峦叠翠,曲径间有石级可缘攀而上;远景幽岫逶迤,整个画面表现了雨后山川的洁净与幽寂。构图繁密严谨,用笔娴熟苍健,墨色淡雅,意境悠远深邃。
编辑:朱佳伟
责任编辑:李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