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和三国时期中国诞生了众多战船,也诞生了很多和船有关的典故,比如“ 艨艟斗舰”,还比如传说中坑了曹操的连环船?那么问题来了,“ 艨艟斗舰”就不能互换位置嘛,曹操熟读兵书怎么就被连环计给蒙了,东吴水师为何就能在杜预南下时没能再续辉煌?
“艨艟斗舰”还真不能换位置,就像前锋后卫不能乱换位置一样。“艨艟”和“斗舰”是大小、用途不同的两种舰船,“艨艟”是个子小、突破能力强的小个子前锋,”斗舰“则是肉盾防御型后卫。艨艟的定义是“外狭而长曰朦冲,以冲突敌船也”,为了增加它的突破能力,“艨艟”用“犀牛皮蒙覆船背,两相开掣掉孔。前后左右开弩窗矛穴,敌不得近,矢石不能败,此不用大船,务于速进,以乘人之不备。”艨艟吨位小,有一定的防御能力,在江河作战中可以凭借灵活优势达成战术目的,作用和“冒突”类似,黄盖火攻突袭曹操大军用得主要就是“艨艟”船。“艨艟”并不大,东汉州一级地方政权装备上千艘并不是难事。
而“斗舰”就不同了,别看刘表大军号称“艨艟斗舰”数千,真正的斗舰估计没多少。斗舰的配置很高,要求“船舷上设女墙半身,墙下开掣掉孔。舷内五尺又建棚与女墙齐。棚上亡又建女墙,重列战格,人无覆背。前后左右树牙旗蟠帜金鼓。”“斗舰”防护能力强,又有各种指挥器具,它很明显充当着战场上的指挥舰。
曹操被忽悠建造“连环船”是传说,但他的船队“首尾相连”也是事实。周瑜正是观察到了这一点,才下定了火攻的决心,“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曹操这么干也有兵法和现实依据,秦汉三国时期有一种广为流行的负重船叫“舫”。它的建造很简单,看它的字面意思就知道了“方舟”嘛,“并两船曰方舟”, “舫,并船也”。曹操把众多船只首尾相连就是要建造“舫”,建成后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将大量陆军和物资运送到对岸,这是非常不好对付的招数。偏偏周瑜抓住了东南风起的短暂战机,用一场大火毁灭了曹操的雄心。
东吴的水师在三国大部分时间内都是无敌强者,但对阵杜预时却吃了大亏。军武宅杜预对船只也很有研究,因为他的祖父杜畿就死在楼船研发上,楼船是当时水战的终极武器,杜畿研发楼船的地点是孟津一带的陶 河,催他干活的人就是曹丕。曹丕在224年心急火燎地想要南下,就让杜畿制造楼船多多益善。杜畿工作认真,造成船只后自己首先试航,结果悲剧了。作为杜畿地好孙子,杜预自然有义务为爷爷挽回名誉,他也成了魏晋时代的水战行家。
作者:李从嘉
编辑:徐俊芳
责任编辑:孙欣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