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
制度之器 —— 帝、后玺宝体制
在中国历史上,印章是深入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一种制度之器。官印的政治性格发育最为成熟,表现在自名、材质选择与印钮主题具有制度化显示等级与地位的意义,并由等级标志转化为艺术审美的范畴。这些特点,在历代帝、后玺宝体制上体现最为显著。
帝、后御玺创于秦
帝玺和历史上相传的“传国玺”是最高统治者地位与社稷存废的象征之器。帝、后的御玺体制始创于秦。秦二世而亡,子婴奉天子符、玺献给刘邦,象征交出了国家权力。帝玺以及“传国玺”也被视为皇统的依据和国祚延续的物化标志。
秦汉御玺
秦 “皇帝信玺”封泥 陈介祺旧藏 今藏东京国立博物馆
西汉“文帝行玺”龙钮金印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
西汉”皇后之玺“ 螭钮玉印 陕西省博物馆藏
玺宝迷案
汉代以后失玺、夺玺、献玺的情节屡见于史籍记述,杜撰的情节与伪造的实物穿插其间,留下一宗千古疑案。
唐宋玺宝体系重建,史料记载中的名目渐次增益,形态代有递变,但实物踪影扑溯迷离,蒙上神圣而神秘的色彩。
北周“ 天元皇太后玺”麟钮金印 陕西省博物馆藏
制玺之繁
由明至清,帝、后玺宝定制尤见繁复,玺宝的使用,代表国家政治、军事、外交事务的最高权力,其形制、质料和工艺的讲究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清“天子之宝”龙钮玉印 故宫博物院藏
清“皇后之宝”龙钮金印 故宫博物院藏
百代兴替,帝后玺宝体制在传承中变革、演化,从一个侧面映射出朝代的盛衰及其政治文化特色,也对周边国家产生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孙慰祖,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上海市人。长期致力于中国印史及鉴定研究,对于历代玺印、封泥、篆刻文物的断代辨伪与资料整理颇多创获。在利用印章文字展开古代官制、历史地理与艺术研究方面,形成中外专业领域内具有突出影响的学术体系。同时兼任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研究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顾问、西泠印社副秘书长兼印学理论研究室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等。
出版研究专著、编著及作品集有《孙慰祖印稿》《印中岁月——可斋忆事印记》《两汉官印汇考》《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中国古代封泥》《唐宋元私印押记集存》《可斋论印四集》《邓石如篆刻》《中国印章——历史与艺术》《隋唐官印研究》(合作)《孫慰祖玺印封泥與篆刻研究文选》等三十八部。
编辑:朱佳伟
责任编辑:李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