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朴初先生(1907.11.5—2000.5.21)是中国共产党亲密的朋友、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为了纪念赵朴初先生逝世20周年,上海博物馆于2020年5月21日-7月19日推出了特展“无尽意——赵朴初书法艺术展”。
眨眼间“无尽意”展览展期已经进入了下半场。上海博物馆于6月22日正式换上22件(组)全新展品,并将展览做出相应调整。更换的展品包括一件备受瞩目的《行书某公三哭等册》。它涵盖了赵朴初先生在1960年至1964年写就的《某公三哭》和《延安礼赞》,两文被抄录在同一本册页的正反两面。目前该展品的另一面,即《延安礼赞》已经展露了真容。它是赵朴初先生1960年视察延安时所书。而展期上半段曾展出的套曲《某公三哭》,是上世纪60年代“反修”时期的作品,赵朴初先生以笑谈谑说勾勒出时代风云。
以下为部分展品
《行书延安礼赞等册》赵朴初/现代·1960-1964年,纸本/纵14厘米,横7.3厘米
赵朴初写的套曲《某公三哭》,笑谈谑说,便勾勒出上世纪60年代“反修”时期时代风云。其高屋建瓴的视点、娴熟典故的功底、寓庄于谐的幽默,可见一斑。毛泽东很喜欢此套曲,为之定名,并令于1965年2月l日《人民日报》发表。《延安礼赞》为1960年视察延安时所书,歌颂了中共中央曾经的驻地,及毛主席领导中共为了远大理想而坚持抗日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整册书法工整隽雅,用笔娴熟自如,墨色浓郁醇厚,堪称笔精墨妙。
《行书清平乐赠陈毅词卷》赵朴初/现代·1952年,纸本/纵21.5厘米,横68厘米
赵朴初和陈毅(1901—1972)元帅结交于抗战时期。解放后,从上海到北京,他都在陈毅市长的领导下工作。陈毅非常关心中国的围棋事业,展开围棋外交。他经常邀请赵朴初观棋,并于1952年托梅达君向赵朴初索书扇面,即书《清平乐·围棋赠陈将军》。陈毅之后获日本棋院名誉七、八段位,赵朴初皆再赋“清平乐”。1997年,91岁的赵朴初重书1952年的词作,并讲述了创作的缘由。其书法没有颓唐的迹象,反而尤显苍劲,笔力强健。
《行书建国二十周年大庆献词卷》赵朴初/现代·1969年,纸本/纵33厘米,横125厘米
1969年,新中国迎来二十岁生日,赵朴初满怀豪情地写下了《建国二十周年大庆献词》。讲述了新中国的建立改变了旧中国积贫积弱的面貌,表达了未来中国必能屹立于世界的期盼。语言激昂澎湃,流露出对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献词书写于金色祥云纹红纸之上,更加突出了国庆祥和的喜悦气氛。通篇一气呵成,书法笔致洒脱,神完气足。赵朴初时年63岁,故此卷可视为他中年佳作。
《行书周总理逝世周年感赋轴》赵朴初/现代·1977年,纸本/纵67厘米,横24.5厘米
在赵朴初眼里,周恩来(1898—1976)总理是最敬爱的领导、长辈,也是良师、益友。二人1946年初识,建国后他更是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从事宗教、外交工作。1976年1月8日,周恩来病逝,赵朴初恸哭不止,次日即写诗祭奠总理,表达了全国人民对总理的无比敬重和哀思。次年,赵朴初书此《金缕曲?周总理逝世周年感赋》,追思总理,情真意切。此作行草相间,结体起伏,大小错落,使转跌宕,奔放洒脱,书于1977年,赵朴初时年71岁。
《行书颜真卿《争座位帖》页(局部)》赵朴初/现代·1983年,纸本/纵33.2厘米,横34.5厘米
《争座位帖》为颜真卿行草书精品,唐广德二年(公元764)颜真卿写给定襄王郭英义的书信,信中内容反映了鲁公仗义执言、刚正不阿的精神。原迹已佚,刻石存西安碑林。赵朴初常临习颜体,颜体的雄健、宽博对他颇有影响。此件临摹作品是赵朴初众多书法练习的日课之一,颇具代表性。他的用笔豪宕尽兴,姿态飞动,笔势圆劲激越,虎虎有生气,似要表现出刚强耿直而朴实敦厚的性格特点。
《行书金缕曲敬献人民教师词轴》赵朴初/现代·1985年纸本
十年动乱期间,目睹中国教育事业陷于一片混乱,教师受到不公正待遇,赵朴初忧心如焚。1978年4月,国务院召开了一次教育工作会议。接到会议通知,赵朴初赋《金缕曲·敬献人民教师》,热情讴歌人民教师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并在会议发言后朗诵此曲。1985年,全国人大同意设立教师节,9月10日是第一个教师节。赵朴初抄录七年前的《金缕曲》多份,作为教师节的礼物,送给教师们。此轴即其一,书法行笔流畅,结构缜密谨严。
《行书禹王庙十五言联》赵朴初/现代·1986年,纸本
此联乃赵朴初为绍兴大禹陵大殿所撰,现为大殿中四对楹联之一,联句文词典雅驯奥。“乃圣乃神”与“不矜不伐”均出自《尚书·大禹谟》,赞美了大禹治水的伟大功绩,谦逊虚心的人格魅力,以及推举贤能的心胸才干。确实是对仗工整、词意深邃的楹联佳作。款识为1986年冬,时年80岁。行书工稳有法度,结体以欹侧取势,用笔圆厚,墨色丰腴,书法与内容相得益彰。
《行书题吴作人画赠童第周金鱼图诗轴》张伯驹、赵朴初/现代·1987年,纸本/纵54.5厘米,横39.6厘米
此作缘起于童第周与牛满江合作,将金鱼与鲫鱼的基因配合,产生了新品种的金鱼,标志着生物学的一大成就。擅长画金鱼的吴作人画了《金鱼图》赠童第周。1975年,童第周、叶毓芬夫妇携此图求赵朴初题跋,至1977年才题就,而叶女士已经去世。其后,张伯驹又为此图题诗,乃和赵朴初诗。1987年,潘素女士将张伯驹诗稿请王益知送给赵朴初。赵朴初有感于童、张二位先生均已作古,遂录前诗,并题原委于张伯驹手稿四周。
《行书临米芾《蜀素帖》页(局部)》赵朴初/现代·1990年,纸本
本册包含临北宋米芾《蜀素帖卷》诗(其一)2开、《苕溪诗卷》诗(其一)2开、《张季明帖》1开。米芾《蜀素》《苕溪》两帖,作于三十八岁时,秀润劲利,欹侧生姿;《张季明帖》,更见丰腴流美,亦为四十以前的早年书。赵朴初此帖临于1990年84岁高龄时,书法风格已臻老境。此处刻意学米,相较自身的典型面貌更为丰润,用笔更富变化,也更具有右倾的态势。纸光墨洁,为精意之作。
《行书香港回归和林则徐焚鸦片词轴》赵朴初/现代·1997年,纸本
香港是中国的领土,邓小平同志集中党中央的集体智慧,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战略构想。随着香港回归日子的逐渐临近,从1997年5月下旬开始,时年九十一岁的赵朴初每天抄录一遍林则徐焚鸦片词,并在落款处写上香港回归前第几天,以此来迎接香港的回归。而他的《自度曲》,也表达了对香港回归的激动心情和美好祝愿。此轴即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权回归祖国当天所书,笔力劲健,结构严谨。
编辑:朱佳伟
责任编辑:李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