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期的中原人将云南、贵州、四川南部、甘肃南部等地区统称为西南夷地区。这个地方民族众多,直到今天都是这样,现在大家说哪里民族多,本能的想起的就是云南,先秦时代也是如此,生活在西南夷地区的民族有滇、邛都、夜郎、嶲、昆明等部族。在青铜时代,这些部族习惯使用各种青铜短剑,这种风气在战国时期达到了顶点。
正如彝族同胞的衣服跟苗族同胞存在区别一样,西南夷地区不同部族用的剑也不一样。今天这篇文章就来说说滇西地区,也就是云南西部常用的一种剑。考古意义上的滇西地区指的是云南境内楚雄以西的部分,但不包括横断山系地区,嶲人和昆明人生活在这个地区,活动区域以洱海为中心,这俩民族都是游牧民族,使用的短剑也相似,现代考古学称为滇西式剑。
▲滇西式剑苏州博物馆苏博战国早期
滇西式剑的剑身为柳叶形,剑柄表面铸有螺旋形花纹。滇西式剑在身柄相交处铸有凸起的山字形纹,其中山字中间的一笔延长至剑锋,形成圆柱形剑脊。这个山字纹,是滇西式短剑最关键的特征,独此一家别无分号,基本上你一看山字纹,就知道这剑属于滇西剑了。
滇西式剑的剑刃和剑柄为一体铸成,剑柄的截面为椭圆形,和中原地区的剑不同,滇西剑不需要安装夹木和缠缑,直接用手握着剑柄即可使用。
▲滇西式剑苏州博物馆苏博战国早期
多数东周时期的滇西式短剑为青铜制成,也有个别为其他材质,如祥云大波那铜棺墓便出土过一柄红铜制造的滇西式短剑。
铸造滇西式短剑时,范内会放置一根泥芯,泥芯所处位置即剑柄内部空腔所处的位置。
为了避免泥芯接触到外范,置入泥芯后,需要用泥钉将其支撑起来。
安置完泥芯,工匠向范内注入铜液,待其凝固后,打开外范取出铜剑。
此时泥芯处于短剑的剑柄内部,泥钉所处位置即为剑柄上的小孔。
工匠用尖状物通过小孔将泥芯捣碎倒出,然后再对铜剑进行更细致的加工。
▲国博国家博物院战国滇西式青铜短剑
东周时期滇西式剑的长度多在30~40cm之间,个别短者长度仅有20cm。西汉早期时,出现了较长的滇西式剑,长度可达58cm。
滇西式剑的剑鞘由金属部件和木板(或皮革)组成。
剑鞘由鞘口和鞘身两部分组成,两者均为铜制,鞘口为长方形,鞘身为接近半圆形的舌形。
鞘身的背面有缺口,使用时,需要粘上木板或皮革。
▲雅安博物馆战国滇西剑
滇西剑的佩带方式应该是斜挎式,即采用肩带将剑鞘斜挎在肩膀上,也有可能采取直插式,即不用剑鞘,直接将短剑插在腰带上,这两种佩剑方式在西南夷地区都很常见,直到今天,当地的少数民族同胞还采用类似的方法佩带刀具。
在西南夷地区,滇西式青铜短剑一直应用到西汉中期,可谓是历史悠久发展漫长,不过到了汉武帝时期,随着西南夷地区被纳入汉朝版图,中原的剑文化也传入当地,滇西式短剑便逐渐消失,被汉式长剑替代了。
编辑:朱佳伟
责任编辑:李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