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文·史派西2011年在老维克剧院主演《理查三世》的剧照。
《上流社会》剧照,婚礼派对上众人跳舞狂欢的情景。(均资料图片)
上周末,在伦敦老维克剧院演出近4个月的音乐剧《上流社会》落下终场的帷幕。该剧的艺术总监、《纸牌屋》男主演凯文·史派西没有出场,但系在观众座椅上的彩带、走廊的鲜花婚礼拱门和突然降下的漫天花雨,似乎为他在老维克最后的艺术生涯献上了一个华丽的落幕。与这座300岁的老剧院朝夕相处11年,凯文·史派西将于今秋卸任艺术总监一职,而《上流社会》是他在老维克的最后一部作品。
《上流社会》的海报跟凯文·史派西的名字一起挂满了老维克的内外墙。今年4月,史派西刚刚捧得英国戏剧界最高奖项——奥利弗戏剧奖,获奖理由就是“重振了老维克”。这个早在2000年就已经赢得奥斯卡影帝的大忙人,从2004年起接棒伦敦一座渐趋衰败的剧院,安心做一个艺术总监。很多人以为他只是挂了个闲职,不久却惊讶地发现,史派西在倾尽全力。他不单用自己的影响力大力宣传,而且狂热地投入到每一部作品中。在任期间,史派西亲自监制了超过40部戏剧,其中7部由他主演,2部由他导演。为了不影响剧院的工作,他拒绝了所有需要离开伦敦8周以上的电影邀约。剧院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就好比一座“纸牌屋”,布景、演员的纸牌搭起一部剧的骨架,舞台上的悲欢也仅维持一局牌的时间。大幕拉起又落下,在同一出戏的反复和下一季新戏的轮替中,台上的“屋子”拆除又重建。这是一项需要耐心的工程,一张纸牌的错位就会导致整栋大楼的坍塌,再加上欧洲经济的整体疲软,财政支持的锐减乃至取消,更让这些“纸房子”风雨飘摇。在20世纪末被迫关门歇业的老维克剧院,在之后数年中数度易主,折射了英国乃至欧洲众多剧院面临的普遍困境。奥利弗的奖杯自然不会为了一座剧院而颁。史派西兢兢业业做好每一出戏,把每一座“屋子”搭好,让老维克重焕新生,这对整个戏剧业的士气也是一次提振。
同名电影由“王妃”格蕾丝·凯莉主演
回到《上流社会》。《卫报》等媒体不约而同地给出了“凯文·史派西戏剧生涯的一个节庆般的高潮”这样的描述。从剧情来说,不知是否有意,这出戏讲的是一个男子在前妻新婚当天成功抢亲的故事(史派西即将离开,这出剧目的选择是不是寄托了跟剧院“再续前缘”的期望,也未可知)。纽约长岛的名媛特雷西将与新认识的富豪乔治“闪婚”,在新婚前夜举办了一场奢华的派对。杂志记者康纳与女摄影师丽兹伪装成宾客来挖八卦,康纳却在酒后为特雷西所倾倒;前夫迪克特也过来凑热闹,表面冷嘲热讽,实则对特雷西旧情未了。这场戏剧化的四角恋最终以大团圆剧终:绯闻满天飞的特雷西父亲浪子回头,与母亲和好;记者康纳终于意识到丽兹对自己的爱慕,两人走到了一起;特雷西则拒绝了乔治,与前夫迪克特走进婚礼殿堂。
在今天看来,这样的剧情设置显得有点老套,但它的确就是个老故事。《上流社会》最初的蓝本是小说《费城故事》,米高梅在1940年将小说搬上银幕,由凯瑟琳·赫本、加里·格兰特和詹姆斯·斯图尔特主演,拿下了奥斯卡影帝和最佳改编剧本奖。1956年,导演查尔斯·沃特斯在《费城故事》的剧情框架上打造了音乐剧电影《上流社会》,请来著名音乐家科尔·波特为影片作曲,其中《真爱》《谁想成为百万富翁》《你是感性的》等多首歌曲成为乐坛的经典。而该片的演员阵容更是不输于前作——格蕾丝·凯莉饰演特雷西,迪克特的扮演者则是美国当红歌星宾·克罗斯比。这是格蕾丝·凯莉出演的最后一部电影,之后,她就真正步入“上流社会”,成了摩纳哥的王妃。
老实说,即便在当年,除去演员的高颜值以及科尔·波特的天才作曲外,《上流社会》在情节上也颇有陈词滥调之嫌。但新排音乐剧《上流社会》轻松地让半个多世纪以前的老故事出了彩。导演玛利亚·弗里德曼是被奥利弗奖7度提名、3次拿奖的老戏骨,而演员阵容则由凯文·史派西亲自选定——史派西本人就曾在2005年老维克的《费城故事》中出演迪克特一角,对该剧的角色特点颇有把握。女主角凯特·福利特伍德的表演收放自如,几乎完美地演绎出特雷西狂放自负的外在与感性细腻的内心间的反差。饰演记者康纳的杰米·帕克则充分展现了他的音乐天分,现场不仅秀出高超琴技,《你是感性的》一曲的演唱也极富感染力。但这些都不足以构成这出戏最大的亮点。最大的亮点,在于环形的舞台,和与之相应的布景装置。
“岛式舞台”上所有观众“入戏”
“光是物理空间的改编对观演关系和表演手法的影响,就值得写篇8000字的学术论文。”策展人、知名剧评人水晶对这部戏的评价毫不夸张。《上流社会》采用的是一种被称为“岛式舞台”的环形剧场排布,上下两层楼的观众座椅都以圆圈状排列,中间被环绕的圆形空地在幕间任人行走,在演出时就作为舞台。这种岛式舞台在今年伦敦的《公牛》《树》《利比里亚女孩》等多部戏剧中使用,几乎已经成为英国剧院的主流风尚。这种舞台的优势很明显:把传统镜框式舞台的中心点放到观众席中间,大大缩短了观众与舞台的距离,坐在最外围都能清楚看到演员的面部表情。当然,360度全无死角的演出视域也极为考验演员的功力。举个《上流社会》开场的例子,就可以看出“岛式舞台”独有的感染力:前一秒,身穿黑色燕尾服的剧院工作人员还在中心舞台指引观众;下一秒,音乐突然响起,同样装束的侍应生从四面八方鱼贯而入,井井有条地布置派对现场。一架钢琴从地板下升起,杰米·帕克询问观众想听什么曲子,然后即兴弹奏——派对开始了,剧场的感觉已经被偷偷替换,每个观众都是这场上流派对的座上宾客。
还有许多细节,都着力淡化了演出的“存在感”,融开“表演”与“观赏”的界限:乐队在二楼看台上现场伴奏,楼下墙上有3台黑白电视机直播乐队演奏的情形,因为在该剧设定的时间,彩色电视机还没出现;穿着华服的美女拿了杯香槟倚在看台上,有侍应生架了把梯子从二楼直接爬下,落在观众中间;迪克特向侍应生点了份煎培根,精致的煎炉上真的冒起了浓烟,满剧场都弥漫着培根的香味……幕间休息时,一位白发老人颤巍巍地给自己和妻子买了两盒冰激凌,大家都馋了。
舞台装置更是层出不穷地给人惊喜。平整光滑的舞台地面看不出缝隙,但是钢琴、桌子、立柱、乃至巨型阳伞都从这地面底下陆续冒出来,让这块直径不超过8米的平地在装置的升降中,迅速变换出不可思议的场景。泳池一幕戏中,四周放了几盏黄色的地灯,蓝色灯光在舞台中央打出一块波光粼粼的水域,特雷莎将前夫迪克特送她的船模放入“池”中。当“水面”因小船的游动而掀起涟漪,她临水唱起“曾几何时,就像故事里说的那样,有一个小姑娘……”,这一刻实在令人心旌摇荡。其实,如此逼真的环境营造只用了几个简单的技术——小船用遥控操作,涟漪用的是在中国也被广泛运用的地面互动投影技术。对于有限舞台空间的多元呈现,《上流社会》给出了一份极具想象力的样本。
文汇报记者 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