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诉说,礼仪传承
从广富林回到小区家门口,松狮犬先迎了出来,对主人施礼,摇尾示好;接着是小孙女脆生生地叫爷爷,还闻到了厨房里飘来的扑鼻香味,听到了熟悉又亲切的铲刀翻炒声……人到了泡一壶茶在岁月里悠闲度日的时候,要的不就是这种温馨有礼、其乐融融的情趣吗!
坐在客厅里的沙发上,小孙女递过来一把蒲扇,然后依偎在我的怀里。儿媳妇端来一杯凉茶,告诉我说,她们昨天也去广富林参观了。我问小孙女:“广富林好玩吗?”她点点头,长长的眼睫毛一眨,嘴里蹦出一个问题:“爷爷,那里的房子为什么会‘长’在水里面?”“房子建在水里是有故事的,可惜你还小,说了也听不懂。”从小爱听我讲故事的小孙女一脸天真,像个小大人似的说:“我都上二年级了,听得懂爷爷讲的故事。”看我只摇扇子不说话,小孙女撒起娇来,双手托着我的下巴,说嘛说嘛地摇个不停。
头晕。刚才在广富林景区应对记者时出了一头汗,回到家里应付小孙女似乎也不那么容易。因为小孙女问的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真要让她有兴趣听下去且能听懂大概意思,确实需要编个故事;否则,一五一十地去讲考古发现,她肯定会瞪大眼睛,噘起嘴巴,不爱听了。看着小孙女渴望的眼神,我给她讲了一个自编的故事。
摄影/茸城老T(宋辉)
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依山傍水的广富林附近,秀木成林,郁郁葱葱,山上山下,松树、枫树、榆树、柳树、槐树等树种很多,还生长着大片的毛竹林。先民用石头打磨成的工具,砍伐毛竹和树木,用作建房材料。为方便生活用水和捕捞作业,先民在水源充足、风景秀丽的湖边,搭建起一座座楼阁式的两层结构房子。南方雨水多,经常发大水,草楼下层常被大水淹没,就像你在广富林景区里看到的一半建在水下、一半露出水面的房子。不过,那时生活条件艰苦,草楼简陋狭小,下层潮湿,野兽、虫蛇也多。为了安全起见,先民居住在草楼上面一层……故事讲完了,但小孙女没听过瘾,还要我接着讲。“梦梦(孙女昵称)快来吃饭,别听你爷爷胡编。”奶奶端着热气腾腾的饭菜走出厨房,亮开嗓门招呼孙女。“故事是编的,但不是胡编。刚才给孙女讲的故事,是从广富林考古发掘发现遗存中化出来的,并非毫无根据。”我对老太婆嘟哝道。
摄影/Zanhaizz
说起这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2008年。松江新城规划拟建一条经过广富林遗址北部建设控制地带的公路。“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是文物保护的一个专业术语,即各地规划和文物管理部门,根据国家文物保护法相关要求,对文物保护单位核心区划定保护范围,并在核心区周边建设控制地带划定保护界限。当年,在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的主持下,对位于文物保护建设控制地带的广富林相关路段实施了考古勘探和抢救性发掘。这次勘探总积为24000平方米,开挖面积为8000余平方米,并在其中约1000平方米的地方发现了大范围的竹、木建筑遗存。因遗存具有重要考古研究价值,作出了就地原址保护决定,回土填埋,恢复遗址原状,公路另行规划选址。
据2008年上博考古报告说,广富林文化时期的村落临湖而建,竹、木建筑遗存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在西部发现的较粗木桩,应为干栏式建筑桩基;二是在中部发现的穿插排列竹、木桩,应是一个小码头;三是在东部发现的排列整齐的竹桩,应与先民捕鱼活动有关。此外广富林文化房址,主要分布于发掘区东部和东北部靠近湖岸的地方,有地面建筑和干栏式建筑两种类型。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谓干栏式建筑,以竹木为主要建筑材料,建筑为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用于放养动物和堆放杂物。干栏式建筑的主要功能是防震、防潮和一房多用。《博物志》云:“南越巢居。”传说巢居是干栏式建筑的前身。由巢想到树上的鸟窝,走出洞穴后的先民,是否从鸟在树上搭窝得到某种启示,比如鸟窝是鸟生活居住和繁衍生息的巢穴,必须确保安全;而干栏式建筑不仅可以防潮,且可防护野兽和虫蛇的侵袭。广富林地区地势平坦,海拔一般在2~3米左右。虽然广富林地区有人类居住以后,当地有稻作农业,例如考古发掘时发现了水稻田,表明有水稻种植的广富林地区已脱离了海水侵蚀。但当地海拔较低,时有水患成灾。故,干栏式建筑下层被水浸泡是常有的事。据此推想,这与当下人们所见到的广富林景区水景建筑,似乎有着某种命运攸关、脉息传承、重塑再造的历史关连。
摄影/茸城老T(宋辉)
如果上述推断能够成立,那么富林湖西岸一线水上景观建筑的形象设计,应是从广富林先民干栏式建筑所处的生态环境中得到了启示,进而获得现代时尚的创意灵感。由先民搭建干栏式建筑而思富林湖畔的水景建筑,呈现人字顶架构,合掌敬天,实为寻根而立,彰显一派礼仪建筑风范。观赏这组水漾风华、气势恢宏大度、颇有严整开朗排列秩序的景观建筑,想到了建筑是历史的承载,是文化的容器,是人类文明的综合成果;大凡宗教、文化艺术和科技以及工匠精神乃至人的价值取向,都会在建筑这一空间形态中有所体现。所以说,建筑是可以阅读的。换言之,当历史故事和文化浸润于建筑体内,僵硬的建筑便有了生命和灵魂,而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土木工程。
广富林景区尚有多幢徽派建筑。看到徽派建筑,想起徽居是我国南方系列中的一个独立分支,为皖南风土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国保存下来的大量明清时期的徽派建筑,主要分布在歙县、休宁、黟县、绩溪等地。徽居一般以二层楼为主,呈现三合院或四合院布局,大门居中,采用砖雕仿木的门罩或门楼形式。徽居建筑室内,“彻上明造”,屋顶梁架结构抬头可见。总体建筑风貌,高敞轩琅,外部以阶梯形或弓形马头墙包绕,墙上可见一溜瓦檐。我曾在松江大学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见到过两处精美的徽派建筑,广富林景区开园后,再次一饱眼福。在徽派建筑中,能够感悟到其所蕴含的追求卓越、精致、美观的工匠精神风采,例如梁柱结合处的月梁、瓜柱、雀替和室内勾阑之下等部位的木雕装饰美轮美奂;尤其是那些门窗格扇雕刻图案,在直线与曲线、写实与写意的结合中显得格外华丽丰满,满是养眼的诗情画意。
行走在富林湖西岸南北向步道上,十多年前的风云往事如湖水荡漾,波光粼粼。多年以前,我曾去过广富林景区建筑工地材料现场,那里收集了数量众多的条石、砖瓦等古建筑材料。听说广富林景区的多幢徽居,是从外地落架迁移而来的明清建筑,迁移前后按照古建筑保护要求,有测绘数据,有落架编号,有复原修缮方案。故,除了建筑原在村落的背山面水自然环境有了改变外,就徽居建筑本身而言,修旧如旧,原汁原味。因此,我在广富林景区仿佛听到了“宅有天下”、无礼不立的动情诉说。
由徽派建筑想起一个人,楚相春申君黄歇。他的初封地原在淮北,公元前248年,春申君顾全大局,自愿“请封于江东,考烈王许之。”此时的江东,是楚国从越国手上夺来的“故吴地”。由此,古代松江之域便与春申君黄歇有了难以割断的文化渊源。今松江区新桥镇仍有个春申村,旁边有个火车站叫春申站。此外,石湖荡镇“浦江之首”处新建有“春申堂”,而唱叹春申君为民治水的民谣史书有记,代代相传;还有上海简称申,黄浦又称申江和歇浦等。虽然上海地区的许多地名、水名与纪念春申君有关,但位于富林湖西向的明清徽派建筑与春申君所处的时代无法扯上关系,徽派建筑何时导入松江也尚无确切定论。
然而,这些徽居却能唤醒人们怀古追远的记忆,例如,明代松江董其昌曾多次前往徽州。三年前,我们造访歙县博物馆和许国所在的许村,还有西溪南村,在那里看到董其昌、陈继儒的多方书法碑刻。当地人非常尊敬董其昌,把董其昌视为徽州具有历史文化影响力的莫大荣耀。许国是徽州名人,纪念许国的四面连体石牌坊上刻有董其昌的书迹。这些零星的记忆闪闪烁烁,在广富林景区看到徽派建筑时一起涌上心头。仅此,笔者以为,徽派建筑迁移至广富林最美的地方,不仅有其主客观上的存在价值和合理性,而且也是一种情景交融之礼敬。这便有了“无为不入世,有情始做人”的如影随形,富林湖也随之成为情感涨潮的地方。
摄影/雪明视觉
走笔至此,想起有人曾经问我,富林湖西岸一线临水景观建筑是否具有仿唐特征?我说这些大量使用钢结构和玻璃材料的景观建筑,既非古建筑,也不是仿古建筑,而是具有古韵今风的现代建筑。假如与唐代砖木结构特征一一比对,如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拱比例很大,柱子粗壮,风格庄重朴实等,是对不上号的。也有人建议说,广富林主景区古色古香,临水建筑应以砖木结构呈现于世。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我的思考是:一者,砖木结构难以构成现代人需求的巨大跨度空间。二者,从保护生态方面考量,传统建筑大量损耗林木资源,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产生历史性的矛盾;故而倒逼科技进步,找到了可以替代的建筑材料。这也是砖木结构建筑在近代以后逐渐走向终结的历史必然。所以,对于真实而有价值的老建筑,我们当倍加珍惜,其不可再生性决定了不可代替性。三者,建筑是心灵的表达,也是时代发展的真实记录。广富林景区新老建筑牵手,相敬如宾,和谐友好地弹奏出了一曲以礼仪文化为主旋律、以海纳百川为灵动音符的江南文化传承乐章。
摄影/@肖大鹏
据说广富林景区设计理念是有追求的,希望做到外国人看是中国的,中国人看是现代的,老年人看是怀旧的,青年人看是时尚的。不过,似乎还应补上一句:小朋友看是梦幻的。因为广富林建筑景观的梦幻色彩中有礼敬故事可传,而1080字、360句的《弟子规》,句句讲的都是"礼敬"二字。此外,我看到不少美术老师,带着一批批小朋友经常前往广富林景区画画,图画他们心中的美丽梦想。转而想到自己已是花甲之年,若按以上说法对号入座,属于怀旧类型;故,说到古老的广富林,感叹也多。
古人云:“言而无文,行之不远。”广富林让我感叹,建筑有来历,礼仪在传承。这里的建筑厚德载物,既是形而下的“器”,又有形而上的“道”,是比附外在的大宇宙与内心表达之小宇宙的和谐统一。我甚至想到“人情一把锯,你来我去”,广富林寻根之旅,也是一种礼尚往来。因为广富林景区建筑尊礼而立,其“根”底里蕴含着“松江广富林,天下一家亲”的文化基因。古语云:“来而不往非礼也。”就凭这一点,我看好彰显礼仪风范的广富林,欢迎八方来客,在此留存美好记忆并留下诚恳的建议和意见,让根深叶茂的广富林礼仪文明之花,在渊源有自、流变创新中香飘千万家。
来源:“人文松江”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