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台湾金曲奖颁奖,过去得无声无息。除了个别音乐研究者,普通大众甚至包括铁杆的台湾歌迷,已经失去了解其“获奖全名单”的兴趣。其他各类音乐奖颁奖,大概也是如此:或者无利可图只好悄悄关张,或者勉力为之但支撑一场像样晚会的力量都聚不起。
已经有好几年,评委会、专家或者媒体评出的“年度歌曲”“年度十大”,基本上没多少人听过;见到榜单,人们也再不像从前那样,听过的高看两眼,没听过的想方设法寻来一听。催爆大众热情的《我是歌手》等电视演唱节目,一时会点燃起一些歌手、一些歌曲的知名度,但是绝大多数歌曲都是往年的流行歌曲,被拿到真人秀的现场再翻唱、再改编、再鼓噪一回,等煽完了旧情,也便曲终人散。
流行音乐不流行。大众流行歌曲不复存在。今天,最大的流行歌手、最大的流行歌曲,无论多大,也不过只在小部分歌迷中流行,顶多算是小众流行歌曲。这样的状况,也已经有好几年。
流行音乐为什么不流行了?这个现象背后,有着时代的某些变化。变化的绝不仅是流行音乐,也不只是各类艺术作品的失焦、失势、失去大众性,变化的是人,是我们的人生以及精神生活的状态。
我们是慢慢走到这一步的。首先是价值多元化后,焦点的崩散。
这个影响非常深远。不同领域、各行各业,都感受到这一巨变,这巨变笼罩下无所不在的支配、瓦解、再造力量。不同领域用不同的名字去称呼它,有时跟它强相关,有时跟它弱相关,有时跟它看似不相关却还是相关,实质内核却只有一个:分众市场、分众传播、自媒体、定制服务、小而美、去中心、独立制作、自我发行、微信公号、代沟、“70后”“80后”“90后”“00后”、部落格、朋友圈、网格、群……这些不同名称、不同称谓的现象内部,是价值、审美、趣味、道德、生活方式、消费生活的分化。整体不复存在,个性不断膨胀,共性不断摊薄,聚合越来越难。
互联网成为一种载体,唯一的载体,最后整个人类都被其载乘。本来人类被天地、被时空、被城乡载乘,但随着互联网越来越深的演变——门户网、搜索引擎、客户端、数字化、地理信息系统、天眼……整个人类,整个人类所处的时空,变成了无所不在、无所不包的巨大镜像,映射一切,载乘一切。
值得往深里看一看,往广处看一看,看一看这互联网的本性,才有可能真正知道,发生了什么。
所有的信息,消失了实体。所有的实体,转化成了信息。衣食,客店,交通,路况,山水,博物馆,人工智能……你的脸、你的行踪……信息化一方面提供各种生活便利,另一方面也使虚拟现实、虚拟生活,越来越具有真实现实、现实生活的品质——人其实不是在现实中,而是在信息中获得了生活的感觉和实质,网络游戏、VR、AI机器人,都不断地在这个方向上提供着新的例证、新的体验、新的感悟。
好像扯远了。不远。我们撤回来,继续说流行音乐。撤回来看这些东西与流行音乐的关联,与创作与艺术与艺术生活的关联,将有助于让你醒悟:以上我们说的这些变化,跟一切的变化或都有关系,而且是至关重要的关系。
失去实体带来的变化,有很多。其中一个变化很关键,就是边界的消失。书、专辑,都是一种边界阅读。边界阅读是有限的、容易聚拢心神的阅读。
实体转化为信息带来的变化,也有很多。其中一个变化也很关键,就是稀缺性的消失。拿流行音乐打个比方,过去你要守着电台、等着电视,去持守某个热爱,否则你就会错过。现在,你要听、你要看的,都留存为一个地址,你随时可以去访问,去“宠幸”,你有一种无限拥有、尽在掌握、不在话下的幻觉。
互联网带来了无边界、无门槛、无差别、无中心的传播,虽然这中间有种种社会、商业、人为力量干预,可以降低、消减、阻断这无边界、无门槛、无差别、无中心的传播,但无边界、无门槛、无差别、无中心的传播,是互联网本身所具有的本性,深蕴着传播及其背面——获知和欣赏,加速向着“四无”方向发展。由此带来了以下这些广泛而深刻的演变:
——发表门槛降低后,人人都可发声,人人都是作者,创作的高贵性崩散,作者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几十亿分之一。
——进一步的,作者的重要性,作品的重要性,艺术品的神圣性,崩散。
——互联网广泛的共享、免费欣赏,导致珍贵感的降低,珍贵感的消散。
——海量导致芜杂,成就了多样性、丰富性;但海量也驱逐精品,使精品的信号减弱,作用力降低。这导致卓越的人、物及其关注度的削弱、离散。
——整个信息环境的变化,大众性的崩散,导致持有为大众歌唱信念、为人类写作志向的艺术家,不复存在。
我们回过头去,放眼去看,流行音乐旧有唱片体系的瓦解,客观上彻底阻断了大流行、大歌手创作路向的那种变化,不过是这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巨变中的一个小小幻影。惟因如此,它也不可能再一时恢复。而回到作品的基本单元——创作、发表、艺术选择权——去观察:前网络时代,是一个艺术的权威体系,选择权由专业渠道筛选,最后选出凤毛麟角进入大众管道;网络时代,是艺术的草野体系,选择权由每个人做出,导致了选择分散、标准丧失、时间浪费、赝品横行,优秀的、卓越的、高迈的、超拔的,凝聚着普遍、崇高、美与智慧的东西,反而被淹没其中,难以得到普遍的、一致的肯定。
流行音乐不流行,优秀作品失去大众,卓越创作不再有无上荣光……以及这背后的无边界、无门槛、无差别、无中心的方向,这种状况并非中国独有,全世界的、整个人类,都在面对相同的问题。
如今这种现象、形势,并非完全负面,当然也绝非完全正面,还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但它不是永恒的。永恒的还是我们所熟知的那个常情。历史确实深蕴着来回摆动、自我反动、自我修正的力量。原因无他,只因为那些根本的东西从不改变:人生是有限的,现实感、真实感是健康存在的基本品质,社会虽然不断发展但人性有恒,世界万物与人心中共有着那确实不虚的真、善和美,卓越性是优秀艺术最重要的品质,这才是艺术世界、人类历史为什么变动不居却又如此稳固,像一条从古至今滔滔不断的大河。今天的似乎颠覆了我们的这巨变,无论多巨大,无论多天翻地覆,确实,只会是一个小插曲。
作者:李皖
编辑:周俊超 范菁
责任编辑:舒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