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尔《雅典学院》(局部,前左倚台深思者为赫拉克利特)
赫拉克利特(约公元前535-前475年),古希腊的自然哲人、箴言诗人,被认为是西方形而上学的真正鼻祖。有趣的是19、20世纪两位反对形而上学传统的大哲尼采、海德格尔又都喜于赫拉克利特的哲思。关于其生平、著述与思想的记录,主要来自第欧根尼·拉尔修的《名哲言行录》。赫拉克利特的智慧源自向自己求问,从自己那里学到所有东西。我们把赫拉克利特称为自然哲人,其流传的诗行也大多关乎自然。所以,令人好奇的是赫拉克利特如何从求问自己以获得自然的知识。或许从其轶失的著作《论自然》可以大致略窥一二。这部书分为三部分:论万物、论政制、论神。再者,古代有人称这本书为《缪斯》,看起来这可能是部箴言诗集;又有人称其为:对正确生活的准确引导;另有人称之为:伦理规范,万物运行的秩序。大致可以猜测其主旨是沉思自己、静观自然(《名哲言行录》9.13)以过上正确的生活,当然还可能指沉思自己、静观自然本身就是正确的生活。难怪赫拉克利特时常在山林间游荡,独自生活,靠吃各种植物为生。赫拉克利特远离人群,他可能认为城邦或人世的政治生活是非自然的。所以,他退隐至阿耳忒弥斯神庙,同孩子们一起玩,认为这是正确且更好的生活。
而据说悲剧诗人欧里庇德斯曾把赫拉克利特的这本著作送给苏格拉底。苏格拉底说,“我理解了的部分是优良的,而且我敢说,我没有理解的部分也是优良的。但它需要一个得洛斯岛上的潜水者潜入到它的深部。”(《名哲言行录》2.22)看来苏格拉底很是赞赏赫拉克利特关于自己与自然的知识。不过,苏格拉底也说,“田园和树木不愿意教我任何东西,倒是城里的世人愿意教。”(柏拉图《斐德若》230d)哲人苏格拉底始终在城邦中过生活,以与世俗处,在其中探究自己的自然(或天性,柏拉图《斐德若》229e-230a,参《名哲言行录》2.16)。这或许是赫拉克利特与苏格拉底的区别,亦是所谓前苏格拉底哲人与苏格拉底的区别。
这里选取赫拉克利特的四节箴言诗以初步了解其自然知识与伦理知识。
[辑语30] 乾坤秩序,亦即对万事万物来说同样的东西,既不是某个神,也不是某个人造出来的,它过去一直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一团永活的火,按尺寸燃起、按尺寸熄灭。
可以看成赫拉克利特关于自然知识(亦即形而上学)的重要表述之一。这一诗节主旨是秩序(或宇宙)是什么,是永活的火,即把秩序或宇宙看成生命体而非纯粹的自然元素,其生灭有其尺度(或比例、标准),这个尺度构成其秩序含义之一;其在时间中(过去、现在、未来)生灭,这也是秩序的含义之一;再者生灭本身也可能是秩序的含义之一。这些秩序的多重含义对于万事万物或所有人都是同一的,并非神们或人们中的哪一位创制了这个秩序。
[辑语49a] 我们踏入且没有踏入同一条河流;我们在又不在。
这一节诗行某种程度上喻示我们的实在——人的形而上学。同一条河流的表达式类似于秩序(或宇宙)对于万事万物是同一的,即同一个秩序或宇宙。“我们”踏入或不踏入并不改变河流(或秩序)本身,类似于我们作为人并不创制秩序;“我们”在又不在(“我们”是又不是)类似于辑语30火的生灭,这也是秩序本身的含义之一。这时候,我们似乎明白了赫拉克利特从探究自己开始而去探究自然的形而上学激情。
[辑语102] 对于神来说,一切都是美的、善的和相宜(正义)的;人却把这个取作不宜的,那个取作相宜的。
这则从自然知识转向伦理知识。“对于神来说,一切都是美的、善的和相宜(正义)的;人却把这个取作不宜的,那个取作相宜的。”这里神(单数而非复数名词)可能指的就是秩序或宇宙本身,即这是自然-神。一切即整全(或宇宙、秩序)本身是美、善和正义,对于神来说即如此这般,因为神是整全本身。这一行诗的希腊文表达式是表语句,神是与格单数名词,可能表达这样的所属意涵:美、善与正义属于神,或者说神是美、善与正义。可对于人们(复数名词)来说他们以为(也有取作的含义)有些是正义的,有些是不义的。这里可能意指人们的不同意见分离了整全本身:这些是正义的,那些是不义的;也可以这么理解,人们以为整全是不义或正义的,因为人们的意见而非知识导致人从整全分离出来,亦即人本来与整全一样是美、善与正义。难怪赫拉克利特要远离人们,一则因为他拥有关于自然或整全的知识,一则因为他与自然或神一样美、善与正义。他拒绝波斯王大流士邀请其去王宫搞教育。高傲的他回信说,“世上所有的人事实上都已经背离真理和正义,他们由于邪恶的愚蠢而沉溺于对财富和名望的追逐中。而我已经忘记了他们的所有邪恶和贪婪,只想远离同胞们的妒忌和虚浮的显赫,因此我不能来波斯。现在我已满足于卑微,我按照我自己的意愿而活着。”(《名哲言行录》9.14)
[辑语53] 争战既是万物之父,亦是万物之王,这既证明了神们,亦证明了人们;既造就了奴隶,亦造就了自由人。
这一节诗行进一步说明神们与人们的缘起以及人世秩序的缘由。“争战既是万物之父,亦是万物之王,这既证明了神们,亦证明了人们;既造就了奴隶,亦造就了自由人。”争战是万物(亦即整全)之父,争战是万物(包括神们和人们)的缘起,又统治着万物(亦即神们和人们)。争战让我们想到辑语30火的生灭。另外,注意这里的神们是复数名词,可能指的是城邦诸神,而非自然神。这里要喻示的似乎是自然的形而上学原则——争战(或对立、相克相生)。这个形而上学原则产生并统治万物,它显明神们成其为神们,并显明人们成其为人们。这里似乎暗指这个原则从万物中分离出神们与人们,又暗指神们与人们亦是对立之物。这个原则又继而分离了人们——奴隶与自由人,又暗指奴隶与自由人的对立。如此,赫拉克利特像似由静观自然得出了人世伦理秩序。
作者:肖有志
编辑:吴东昆
责任编辑:舒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