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 斋
上海博物馆前不久举办的“吴湖帆书画鉴藏特展”(2015年12月10日—2016年3月13日),使广大群众得睹这位书画鉴藏大家所藏的精品,实在是机缘难得,堪称书画界的盛事、大事。但也因此引起一件旧案的重提,即米芾 《多景楼诗帖》的真伪问题。
《多景楼诗帖》 是宋代大家米芾晚年的大字行书名作,非同一般,2002年秋在北京、上海、辽宁三地联合举办的“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上被列为国宝。吴湖帆于抗战胜利前夕得此,入藏“梅景书屋”,并题跋曰:
“此册自宋以来所藏历历可见:北宋时已邀赏于蔡氏,南宋时归秦桧、秦熺、秦埙者凡三世,明初为黔宁王子沐素轩昂所得,传至其孙廷章璘,册中‘黔宁王子孙永保之’印、‘征南将军图书’印、‘公馀清玩’印、‘沐璘廷章’等皆沐氏藏印也。明季而归曹倦圃侍郎,清初而归梁蕉林相国,而朝鲜安岐籍入清内府,得邀高宗睿赏,分赐成亲王诒晋斋,而勒石入帖。清季为常熟邵息斋太史所得。迄今数十年。海宇方靖,相庆和平告成,遂为我有,疏记志快。
“据何太傅题于崇宁元年壬午,按襄阳生于皇祐三年辛卯,殁于大观元年丁亥,年五十七,则壬午年当五十二,米氏犹健在也,可知当日声誉之隆。况距今八百四十四年之后,宝贵当何如耶! 民国卅四年乙酉湖帆得此时年五十二喜记。”
这是1945年所书,从诗帖的流传过程以证其为真迹。当时及其以后,直到1968年吴湖帆先生谢世时,业界未见异议,似乎成了定论。可是到了七十和八十年代,开始有了不同的声音:首先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徐邦达先生和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史树青先生(七十年代),之后则有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中国美术部的傅申先生、上海理工大学的王乃栋教授 (八十年代)。同时出现了争议,如大江在其 《从米书特色看 〈多景楼诗> 的真伪》 (《书法研究》1981年) 断定其为赝品,而曹宝麟则认为诗帖“用笔结字稍有失懈处,……然老气横秋,苍劲之至,何物小子,克臻此境?”(《中国书法全集·米芾卷作品考释》,荣宝斋1992年版) 不以为是伪作。值得注意的是徐、史、傅三位学者的意见。他们在私人通信中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徐邦达先生深细地考查了诗帖,认为旧传的二本“叶恭绰本为伪,吴倩庵本为真”。但同时不以为是米芾的杰作,不是像后人所赞的“神来之笔”、“超自然的天音”,而是“书不甚佳”,并指出“其病在工具———毛笔乖劣”,还举了其中的某些字例,然后又从总体上评判:“此书全篇未大低落,只某些字局部有失步处,自应从失步之根源考核,不得以小眚而即全盘否定之也。”最后,郑重地提出:“又米书晚笔其过分用险处难免入恶 (当然应有限度),此帖中‘追’、‘迢’之捺确非胜处,然不得以此即认为非真也,知者韪之。”(1978年2月6日复大江书,《米芾鉴真》 上海文艺2008年版) 但史树青先生“疑为伪作”,又云“此帖在明初为沐府收藏,故伪剑川何执中一跋,实际上又有秦桧收藏印 (见 《墨缘汇观》),由此可以看出许多破绽。宋代以前书画,元明人摹本或临本,虽下真迹一等,今天已视为难得,故往往作为真迹对待,这也是可以理解的。”(1978年7月18日复大江书,见 《米芾鉴真》) 傅申则在其复大江的信中说:“传世米书 《多景楼》 诗卷有两本,一似为吴湖帆旧藏,一为叶恭绰旧藏。叶氏本必伪,吴氏本从记忆中,亦似伪迹。”同时对大江在1981年论文中提出的赝品说,表示“结论与敝见正合”(1988年7月11日复大江书,同上)。这样,《多景楼诗帖》的真伪遂成为米书的爱好者们所关注的一个问题,同时也为书法史研究者与文物界所关注。但范围极小,这有限的声音几乎不起什么作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也即沉寂了近三十年之后的2008年,仍是这位大江先生出版了他的 《米芾鉴真———〈多景楼诗帖>辨伪兼米书研究》,从笔法入手,在94字的《多景楼诗帖》 中选出57个单字,与米芾二百四十多件存世法帖中相同的字进行深入、细致、反复的观察、比较、辨析,再加上26则综合分析,以及115幅图版断定:“《多景楼》 绝伪。”然而这一结论在今天并没有得到专业人士的认可,也没有引起书法界应有的注意。不过,作为一件书史的悬案,显然是有了进展。意外的是近期的“吴湖帆书画鉴藏特展”,《多景楼诗帖》 的再度展现,不得不让人想起这件旧案来,想及诗帖的真伪来。从四月以来,在网上传开一个消息,云 《多景楼》 有新的版本出现,而且不止一幅,将通过拍卖面世;又云今年夏秋首都将召开 《多景楼》 专题研讨会。这些消息如果确实,倒是这次“特展”意外的“效应”。但在吴湖帆特展结束之后,3月16日新浪网上已刊出了藏家万君超的论断:“此册远看几乎‘神似’,而近看则败笔、丑笔叠出。我比较同意上海过大江的 《多景楼》 (即 《米芾鉴真》 ———引者) 一书中的观点,此物不真。”其实早在2013年11月万君超就曾发表了 《伪作 〈多景楼>》 一文,认为 《米芾鉴真》“几乎可以说是显微镜下的笔迹鉴定,让那些伪赝笔迹显形无遁,立辨真伪”,“结论应该可以成立”(见新浪博客)。
《多景楼诗帖》 是真是伪,就我陋见,今天恐怕还难下断语,还得有更充分的论证,例如关于诗帖气息的老辣之类。但它之为有争议的作品,则已是客观事实。而今上海博物馆重展此帖,不加任何说明,是否意味着再次肯定当年吴湖帆先生的鉴定呢? 不能妄测。只是有此类想法的,颇有人在,而且已有“声音”。所以,为免除误会起见,窃以为如在展品上加上类似“本帖是否为米芾真迹,学界尚有争议”的说明,当更妥善。事实上,这次“特展”中就有如上的实例:元·钱选《蹴鞠图卷》 的展览说明上就有“本图是否出自钱选手笔,尚待研究”的提示。而在梅景书屋当年收藏此作时,是断为“真迹”的(见吴湖帆跋),现在这样做,并不有损于藏家的声誉,而有助于学界正风的发扬,不知博物馆与文化界人士以为然否?
2016年5月18—19日即国际博物馆日初草,6月1日修改定稿于忙闲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