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读茅盾少年时代的作文手稿,感慨良多。除了感叹他在学生时代的作文就写得文采斐然外,当年教书先生的评语批语,亦让人刮目相看。
茅盾的作文写于1909年,其时,13岁的茅盾在乌镇的“乌青镇高等小学”读书,清末虽然科举已废,但学校的风气依然布置学生写史论和策论等,而13岁的茅盾对这些命题作文材料已经有自己独到见解和表达方式。所以,当年的先生对少年茅盾的天赋和才气赞叹不已。如在 《武侯治蜀王猛治秦论》 一篇作文后,先生写下了“堂堂之阵,正正之旗,确是史论正格”的评语;在作文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论》 后,先生的评语是:“好笔力,好见地,读史有眼,立论有识,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在 《祖逖闻鸡起舞论》 中,先生给茅盾的评语是“慨祖生不遇其主,壮志莫酬,确有见地。行文之势,尤蓬蓬勃勃,真如釜上之气。”在作文 《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论》 中,先生认为:“有精炼,有深沉语,必如此乃可讲谈史事!”在看到 《西人有黄祸之说试论其然否》 作文时,先生十分感慨,写下了“西人黄祸之说所以惧我也,篇中论到中国人未可因此而生骄心,而出怠心,是自警也,是自惕也,果人人能有此志,终当达其目的”的评语。在 《文不爱钱武不惜死论》 中,先生拍案叫绝,为少年茅盾写下了“慷慨而谈,旁若无人,气势雄伟,笔锋锐利,正有王郎拔剑斫地之慨!”的评语。在作文《秦始皇汉高祖隋文帝论》 中,先生称赞少年茅盾是:“目光如炬,笔锐似剑,洋洋千言,宛若水银泻地,无孔不入。国文至此,亦可告无罪也!”相信当年的小学先生在茅盾作文上的评价和期望,给少年茅盾的鼓舞是强烈的。据茅盾小学同学沈志坚回忆,当时的小学先生曾抚着茅盾的背,勉励他:“好好用功,你将来是个了不起的文学家呢!”
当时茅盾的一些所谓“策论”作文,同样得到老师好评,如 《青镇茶室因捐罢市评议》 一文里,茅盾认为“茶室业小资薄,一日所赚之钱几何?”所以不应再抽茶办警察。办警察是保护富人的,所以办警察的费用应由“大商富出之……又何必与小民缠扰不已哉”。先生看到茅盾这几百字的作文深有同感,写下了“办地方之事,必宽以筹之。作者谓‘与小民缠扰不已,,至论至论!”的评语。
茅盾的这些作文,几乎每一篇都获先生激赏,今天重读茅盾作文的这些评语,不光可看到一个志存高远的少年茅盾,还可看到一个了不起的博学的小学国文先生!茅盾一生之追求理想和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恐怕就是从小学先生激赏的作文评语中建立起来的。
有意思的是,读过茅盾少年时代国文先生的评语,再看茅盾女儿沈霞在初中阶段先生的批语,同样让人感到惊讶:沈霞的作文,活脱脱是乃父的翻版。现在保存下来的沈霞作文是1936年她在上海培明女中时所写。从这些八十年前的作文可看出,沈霞无论是学校命题作文,还是自由选题作文,都写得有思想有见解,文采飞扬,所以,深得培明女中国文先生赞赏。在 《回想昨天》 这篇作文中,先生的评语是:“谈理叙事,都能头头是道,令人见到学有根底。”当时的中学生沈霞已经有进步思想,所以作文中也有强烈的革命色彩。在《值得纪念的一件事》 一文中,国文先生充分肯定沈霞在作文里表现出来的进步思想,所以写了“理直气壮,大有怒发冲冠之势,民气如此,何患强梁”的评语。
当年茅盾夫人对女儿的文学天赋,十分惊讶,多次对茅盾说:“可能亚男 (沈霞小名) 遗传了你的文学天赋。”1945年,年仅24岁的沈霞在延安去世后,茅盾夫妇一生都无法释怀。据说茅盾晚年一个人在家里,常常捧着女儿沈霞的这些作文高声朗读,老人苍凉的声音久久在交道口四合院的老屋里回荡。女儿的意外早逝是文学巨匠茅盾一辈子的痛!
从学生时代的作文可以看出一个人写作天赋的端倪,学生时代国文先生的褒扬和评语,也会深深地影响一个人的兴趣志向和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