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甲醛粉”,某人气男演员 因将“驾驭”说成了驾“权”,于是其粉丝一度被戏称为“甲醛粉”。类似案例还有某女星将“沮丧”读为“且”丧,获称“且丧姐”
■本报记者 王彦 张祯希
近日,某知名公众号推出的一份整理出演员念白字、写错字的帖子在网络流传,还有自媒体甚至每月整理最新的明星文化知识错误“大赏”。其中,有人念白字,犯下类似将驾驭念成了驾“权”的错误;有人发生笔误,在影视剧作品中写下白字。由于其中不少属于常用字的读写错误,帖子后方的评论中,不少网友直接留言“明星没文化”。
在业内人士看来,明星念白字、写错字成家常便饭,除了折射出演员文化素养不高,也是如今影视剧陷入“快餐式”生产的最直观病症———在片方的匆忙赶工与演员的匆忙赶场中,疏于学习,漏洞百出,使得影视作品对于青少年的示范作用已然失范。
明星错漏百出,导演兼职“纠错员”
“演员读白字的现象近两年的确越来越频繁,在拍摄过程中导演往往还要兼顾纠错员的工作。发现得早可以及时纠正,要是拍完后才发现则只能剪一块配音作为补丁,但有时可能一个不留神就让错字过去了,播出后成为笑柄。”一位导演证实了明星口误多的说法。在横店一处深宅大院中,这位正在进行某年代剧拍摄的导演头戴耳机,紧盯面前的屏幕。事实上,该剧组有不少公认的演技派演员,口误发生的几率并不大,但导演表示之前遇到的“口误派”颇多,高度紧张的“抠字”工作状态便就此养成。
在网络流传的口误帖中此类漏网之鱼不少。某部都市偶像剧的片花中,青年演员将“沮丧”念成了“且丧”,本该忧郁的画风一下子变得搞笑轻佻,该演员也被不少观众戏称为“且丧姐”。如此“秀才读字读半边”的现象不胜枚举———“脚踝”读成脚“裸”,“尴尬”说成“监介”。多音字误读是另一个明星念错字的重灾区。某小生一本正经地将“虚与委蛇 (yí)”念成了“虚与委蛇 (shé)”;某花旦则将“自怨自艾(yì)”说成“自怨自艾 (ài)”……
除了错字口误外,不少演员也遭遇文化常识缺失的尴尬。在一部高收视古装剧作品中,出演大学士的某演员吟了一句唐代诗人岑参的诗句,但是之后这位大学士却把岑参 (shēn) 说成了岑参(cān)。某“教授”在大学演讲现场说出“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还有人在被问及 《三国演义》 是哪三国时回答:“刘备、关羽、张飞”……
真正的好演员会用一生体悟学习之乐
在业内人士看来,错字与常识的纰漏看似是文化素养的缺失,在其背后更可怕的是一种行业“唯生产论”逻辑导致的学习精神与研究精神的缺位。在这种快餐化的工作方式下,不少明星演员都习惯于这样工作———拍戏时,剧本是助理帮着“临时抱佛脚”的;宣传作品时,采访也是团队根据记者事先提供的问题逐一拟定草稿的。所以,才会发生“明星脱稿便不善言辞”“问题脱离提纲,明星便一问三不知”的现象了。
相反,真正的好演员是会用一生去体悟读书之乐的。已故著名艺术家于是之生前给后辈留下箴言:“演员必须是一个刻苦读书并从中得到读书之乐的人。”多次获得国内表演最高奖项的奚美娟也感慨,“演员的工作是诠释人、诠释历史、诠释生活的事业。而如何诠释,书斋里藏着最深厚的答案。”她随手翻开一本书,“比如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影视作品里一两个镜头一晃而过,但书里洋洋洒洒好几页纸,能帮你看得更通透,心也就更通透。”
除了写进书里的知识,生活也是演员永远的创作源泉。当年一部反腐电视连续剧 《红色康乃馨》,让一直以贤妻良母形象出现的演员奚美娟“触电”反派,而蓝思红这个复杂的高管形象也为她赢得了第21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最佳女演员的殊荣。忆及当时的拍摄经历,她感慨整个主创团队在拍摄之外所下的功夫。《红色康乃馨》 映射的是不少官员因贪恋权位而晚节不保的“59岁”现象,演员要演好角色,第一步就得沉下心来,对故事背后的社会背景进行了解与研究。为了让演员更具职业气质、了解大型企业的运作方式,当年 《红色康乃馨》 剧组更是深入一线,几次去基层采风、开研讨会。到了拍摄阶段,奚美娟更是一直与导演进行剧本讨论,将蓝思红一步步走向腐化的蜕变与心路历程梳理清晰。
在演艺圈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演员最终比拼的其实是文化素养。现实与生活的容量远远大于小说和电影电视,大于演员的想象与经验。没有向生活学习、从书斋汲取知识的自觉,演员如何生动体现“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