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同名歌曲改编的影片《栀子花开》将拉开新一轮歌曲IP电影潮流的序幕。 (片方供图)
有没有一首歌让你想起一部电影?若是从前,答案可能有《海上钢琴师》《天空之城》《鸟的迁徙》或者《人鬼情未了》。而现在,观念要改改,歌曲本身也许就是一部电影。继去年《同桌的你》试水大银幕,撩走4亿多元票房后,流行歌俨然成为IP(知识产权)电影又一座金矿。
从6月开始,《栀子花开》《爱之初体验》《一生有你》《她来听我的演唱会》《你的背包》等新片将陆续上映,从暑期档延续到贺岁档;《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小情歌》《爱你一万年》《溜溜的她》《敢问路在何方》等影片则业已开机;而叶蓓的《白衣飘飘的年代》和尚雯婕的《待我长发及腰》等歌曲则被人抢注,演变成电影只待时间。
当片方找到一条用音乐捞金的康庄大道,给一首歌,换回一部电影还是一曲加长版MV?这是个问题。
因歌怀旧抑或为歌星买单,都不是为电影而来
用音乐来推销电影,算是2014年刚“研发”的新手段。朴树与王菲多少成就了《后会无期》和《匆匆那年》,鹿晗和吴亦凡随后带火了《重返20岁》和《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彼时,歌曲还只是电影的插曲,是以意境与情怀来为电影点题的“题眼”,与剧情本身无甚关联。为偶像买单,是歌迷观影的诚挚初心。
一年的市场冲浪,电影的音乐营销手段扩容。除了明星本身继续充当广告板之外,怀旧歌曲这一庞大资源库也成电影广告仓。但与之前影片借新歌打榜不同,这一波的歌曲IP电影悉数瞄准了老歌。齐秦的《溜溜的她》和蒋大为的《敢问路在何方》已传唱了30余年;高晓松的《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和张学友的《她来听我的演唱会》也红过了20年。在已经投拍的歌曲电影中,就连最新鲜的《小情歌》也诞生近9年。是否所有曾被传唱的歌曲都具有高度的粉丝黏性?是否流行越久的金曲越容易带动票房?
正乐于其中的高晓松显然保有乐观态度。一年前,正是他用《同桌的你》叩开电影通往歌曲IP的大门。19日,他再接再厉,于北京为新片《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做宣传。在他看来,当年传唱过这首曲子的歌迷,如今会因怀旧而买票入场,“众多歌迷已为歌曲积累20年的情感,电影票房就是这满腔情感的最佳出口”。但也有评论持保留意见。“看电影不是唱卡拉OK,老歌固然让人倍感亲切,但要让音乐的怀旧情绪晕染成观影的冲动,或许一首老情歌的号召力不如一个‘小鲜肉’的个人影响力。”《青年电影手册》主编、影评人程青松的观点颇具代表性:“更重要的是,无论影迷是因歌曲怀旧还是为歌星买单,他们都不为电影而来。这才是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又一误区。”
扩写歌词还是硬套概念,都不如踏实写剧本
抛开电影产业的思辨,对创作者而言,有了妇孺皆知的歌曲好IP,如何让百余字的歌词健健康康地成长为一部万余字的好剧本,这是最严峻的问题,也是让电影避免沦为加长版音乐电视的关键所在。
这群IP电影中,叙事类歌曲拥有扩写歌词的先天优势。比如《她来听我的演唱会》要生发出一部电影尚不算难题,按最浅薄的认知便是一部从豆蔻年华到繁华落尽的女性心理成长史。但其余歌曲IP,绝大多数只是概念先行。要从几分钟的歌曲延展出100来分钟的影片,生搬硬套、“借壳上市”是唯一选择。例如《爱之初体验》瞄准情窦初开的青春期,《栀子花开》聚焦初夏气息的校园,《你的背包》围绕一个背包铺开一段爱情,《小情歌》则由一首歌带出一段初恋。照此趋势,电影更像是流行歌的扬声器与放大器。在程青松眼中,这类影片与其说是由歌曲改编,不如称片方借歌曲营造存在感与期待值更为恰如其分。
而且,目前被盯上的歌曲绝大部分没跳出“青春+校园+爱情”的窠臼,由此改编的影片能否不落俗套、不让人审美疲劳,亦被打上大大的问号。这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出国产优秀剧本的巨大缺口——当越来越多电影是从宣传营销端口推导出创作,影迷不禁要问,除了在营销手段上竭尽所能,还有人为好剧本费尽思量吗?
文汇报首席记者 王彦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