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的小宇(化名)因为一部讲述死亡的纪录片而坐立不安,脑中总是盘旋着有关“死亡”的问题,但却得不到解答。昨日,他向夏季青少年维权服务热线打来了求助电话:“我到底应该怎么理解死亡呢?”
小宇是一所市实验性示范高中的高一学生,平时就爱看书、看电影,还会认真思考人生问题。前几日,放假在家的他偶然看了一部有关死亡的纪录片,其中提到的生与死、死亡的权利等深奥的话题让原本开朗的小宇一时难以消化。
随后几天,有关死亡的问题一直萦绕在小宇脑中,他翻阅了家中一些哲学书籍但没得到想要的答案。
小宇想通过QQ跟同学聊聊,几位“死党”都诧异为何会讨论这样的话题。没人理解、没人可以交谈让小宇的内心堵得慌,“看完电影后,我觉得自己挺害怕死亡、害怕失去的。到底应该如何理解和面对死亡呢?”带着一丝犹豫,小宇还是说出了自己的困惑。
在心理咨询师李玉萍看来,小宇对于死亡的困惑源于中西文化差异,“中国人对于死亡这一话题很含蓄,很少会在家庭中谈起。但在西方国家,家里有长辈去世,就算对着三四岁的孩子,父母也会直言这是死亡。”
李玉萍觉得,小宇的困惑也能体现如今多数人的空虚、焦虑,不知“未来在哪里”的一种心理状态,这需要规划人生目标。为此李玉萍举了哲学家王阳明的例子,“王阳明在回答私塾先生有关‘读书是出于什么目的’时,并未回答为了科举和做官,而是回答读书是为了成为一位圣贤之人。”
李玉萍表示,这样的人生价值观就得到了升华,“这也是想告诉小宇,人生本就是从出生到死亡的一个历程,当然如何过好这一生取决于人生规划。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但死后若有些思想可以留存就更有意义。”
李玉萍建议小宇能为目前的生活设定一个目标,“兴趣目标、未来学业目标都可以。”
她还特别指出,虽然如今的青少年习惯使用网络,任何疑问都想通过搜索解决,但网络上信息繁多复杂,有些答案会“坑人”,“如果没有足够的辨别能力不要轻易相信,要多找家长、老师和朋友探讨和倾诉。此外,高中是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形成阶段,老师除了担当传道授业的角色外,更要带着爱心为孩子解答人生困惑。”
[链接]
整个八月,热线陪伴你身边
“OnCall33天”夏季青少年维权服务热线开通一周有余,每天都能接到四五十个电话,还有不少人通过“青春上海”和“上海12355”微信平台诉说自己的困扰。
热线开通首周正逢新员工入职新公司一个月,不少“职场菜鸟”都向热线诉说了在职场上遭遇的不公正待遇。此外,心理成长、交友依旧成为青少年关注的方向。有高中生就打来电话咨询为何自己总是不敢与其他人主动交流,“是我能力达不到还是不自信?”也有青年通过微信平台含蓄表示,自己和男友总是相处不愉快,一到谈婚论嫁对方就用没钱来“打太极”,“我到底该怎么办?”各种困惑都得到了相关专业人士的指导。
在整个8月期间,青少年如在职场、婚恋交友等各方面遇到纠纷,权益遭受侵害,或者有各种心理波动、心理困惑需要咨询,都可以通过夏季青少年维权热线进行反映。我们有着最热忱的记者以及最专业的咨询团队等待着您的来电。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