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工作的法医周冠仁。 (资料图片)
法医学图书受人青睐,引起了法医们的热议。多位上海法医认为,由影视剧衍生的图书,迎合了公众的猎奇心理。当前,法医已被过度神秘化,尤其近年,一些非正常死亡事件中,由于公众的信息不对称,法医结论总是引起争议。法医探求的是死亡时间、死因等基本结论,在公众眼里,他们究竟为何会被神秘化?
法医站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6月,虹口某小区内一家三口烧炭身亡,多个证据证明这是自杀:门窗缝隙均被胶布从内封死、死者身旁有熄灭的炭盆、几十封相同的遗书,内容被证实是真的……然而,警方公布自杀结论后,有网友评论表达不满,大意是说“警察想当然地排除他杀”。像这样的非正常死亡事件中,法医鉴定结论遭到舆论质疑,似乎已成常态。去年5月,《人民公安报》刊发《非正常死亡事件处置的难点》一文提及,近年,非正常死亡事件时有发生,因其突发性强、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处理难度大,成为矛盾调解中的难点。
62岁的法医周冠仁,他断过一桩奇案:1990年代中期,松江新桥农田出现一具男尸,尸体符合高处坠亡特征,可农田里并没有高楼。当时,浦东机场尚未建成,很多航班经过新桥,降落在虹桥机场。结合现场证据,老周大胆推断,死者是从民航飞机上掉下来的。起初没人相信老周。然而,正是从这句话出发,警方找到一系列证据,在机场一架飞机的起落架内采集到了与死者匹配的指纹。航班来自海南,老周前往海口调查,当地机场的围栏简陋,容易被偷渡者潜入。老周自问:“若是放在今天,我说飞机高坠,肯定会被舆论质疑吧?”
尸体解剖比例低陷入困局
虹口公安分局资深法医李凯认为,法医持续地遭受质疑,与一个重要事实有关:中国非正常死亡事件的尸体解剖比例极低。造成这一事实的原因是多重的。按照国内规定,只有推断为他杀,才可解剖。在虹口公安分局,法医每年接触200个非正常死亡现场,其中认定他杀的不到10个,比例不足1/20。
李凯在学术交流中了解到,国外处理非正常死亡事件,解剖比例高,有的超过一半。除去制度规定和技术因素,国内法医尽量减少解剖,与中国文化风俗有关。死者为大,家属不能接受尸体解剖。甚至出现过这种情况:法医进行尸检,不明就里的家属以为要做解剖,愤而殴打法医。与此同时,法医不对非他杀案件尸体进行解剖,更会降低解剖比例。因为若家属不满法医结论,就得自费到社会鉴定机构寻求解剖,收费颇高。
今年,虹口警方处置一起死亡事件:2男2女宿于一室,1名男子有过吸毒行为,凌晨在电脑前猝死。法医建议做解剖,可家属却说:“家里经济困难,没法掏出解剖的1万多元钱,但我不相信他是猝死。”
国内外法医体制不尽相同
中国法医与国外法医有很大不同,前者全,后者更专。对中国法医而言,“法医不仅是解剖工”。中国法医从属于公安刑侦部门,负责给刑警提供侦查方向,甚至细致地重建现场。一名法医不仅管医学结论,还得统管现场,知天文地理,掌握毒化、生物知识。影视剧里,更将法医夸大成与“神探”划上等号。法医们告诉记者,国外法医与警察部门分离,属于司法部管理,有相当的独立性,“就像一所医院”。他们专业细分程度很高,有的专门负责牙齿、有的专门负责骨头……每名法医分段负责,只出具与本专业相关的医学结论。
很难说哪种法医体制更好。周冠仁说,中国法医能提出侦查方向,这是本事。不过,国外同行专业细分,也是很精密的制度。
当中国法医对离奇死亡现场给出综合性、带有方向性的结论时,就难免会直面舆论的质疑。周冠仁说:“在飞机高坠案中,我也可以只说‘符合高坠特征’,不说是从飞机高坠,也是完成了法医职责。”
文汇报记者 沈竹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