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故事中庄主们人才济济,仅仅是梁山阵营中就有史进、柴进、晁盖、孔明、孔亮、宋清、穆弘、穆春、扈三娘、李应、卢俊义、公孙胜十二位好汉是庄主出身(宋江其实也勉强算是),庄主出身的晁盖和卢俊义还是梁山顶级大哥的身份。而梁山反派中的扈家庄和曾头氏战斗力也极为强悍,梁山好汉攻克大队官军防守的州府都没有打它们费劲儿,除了火拼方腊,在攻打庄园时折损的梁山好汉最多(生擒的也算)。水浒故事虽是虚构,却反映了宋元之际地下社会的现实,两宋时期的庄园主还真就这么强。
良田万顷、庄客众多的庄主在两宋很常见,欧阳修就说过仁宗朝:“今大率一户之田及百顷者,养客数十家。”两宋的庄主在财富上可以和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同行媲美,但在人口控制上还是有明显的不足。两宋的庄园主少有以前那种一户万家的控制力度,在宗族私兵的规模上远远不足,因此两宋的庄园主普遍都很江湖。在两宋时期商品经济发达,土地资源紧缺,流民的数量激增,中国社会进入流民社会时代。流民闯荡江湖也需要强有力人士的庇护,而两宋的庄主们需要更多的“拳头”,两者一拍即合。
庄主们勾结亡命的例子在两宋比比皆是,他们甚至组成了社团。宋朝初年薛颜“知耀州(今陕西耀县)”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当地“有豪姓李甲者,结客数十人,号没命社。或不如意,则推一人以死斗,数年为乡人患,莫敢发之。”这个李甲庄主武力未知,但绝对是混社会的天才,他所用的办法在明清时期的南方广为流行,领先了时代数百年。两宋南方的庄主社团则庞大的多,因为北宋在南方的军事力量非常薄弱,“抚州金溪县大姓邓氏、傅氏,各有乡丁数千,以朱漆皮笠冒其首,号红头子,远近颇畏之,号邓、傅二社”,江西的父母官们手下的力量远不及这些庄主,对他们只能听之任之。两宋时期庄主混社会的乐土不是山东,而是四川。四川是两宋的经济特区,在赋税、商业等方面有特殊政策,四川的官员士绅更是可以明目张胆的经商谋利,因此四川的土豪庄主也特别多。四川庄主们为了竞争,大规模接纳亡命好汉,“南川、巴县熟夷李光吉、王衮、梁承秀三族,各有地客数千家,……藏匿亡命,人不敢诘”,李庄主甚至在庄园中大肆囤积军用装备(“光吉稍筑城堡以自固,缮修器甲,远近患之。”)
庄主们要吸纳好汉,光有钱可不行,他们普遍都练习武艺。两宋庄主们象史进那样练武的极多,北宋初年的名将王景就很像史进,“王景,莱州掖人,家世力田。景少倜傥,善骑射,不事生业,结里中恶少为群盗”,王景赶上了五代、宋初的“好时代”,用刀枪给自己夺下了节度使头衔。也有一些民间的庄主打出了超过官军的战绩,方腊起义时浙江大庄主余彦诚“纠率里豪捍弊乡曲”,多次击败方腊的人马,和梁山好汉估计也能打的有来有回。就在梁山不远也有“青州临淄麻氏”,麻庄主家善战闻名整个山东,因为澶渊之盟前他家居然带着庄客挡住了契丹杀进山东的骑兵(澶州就是现在的河南濮阳,正好是河南、山东的交界点)。庄主的庄客中也高手辈出,北宋末年相州韩家就有一个姓岳的超级高手充当庄客。
在两宋的乡间大量庄主混迹黑白两道,坐地分金银,他们在义民和好汉之间转换自如,是两宋地下社会的首领,水浒传中把他们安排成梁山的巨头和劲敌是非常合理的。
作者:李从嘉
编辑:张子杰
责任编辑:李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