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字如其人”,“书为心画”,书法作品往往能呈现一个人的心性和品性修养。本次“无尽意——赵朴初书法艺术展”精选来自赵朴初先生的珍贵手迹,让我们一起感受赵氏书法的魅力。
赵朴初先生出生于安徽的书香世家,在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教育下,他七岁就入塾读书,奠定了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开始了书法的启蒙。他的天祖是清嘉庆年间出使琉球(今日本冲绳)的大清正使赵文楷,赵文楷的书法以帖学为本,雍容华美,赵朴初先生对其十分景仰,加之自幼耳濡目染,风格审美和祖上非常相近。
行书王维 红豆诗轴
俊秀妍丽
赵朴初先生早先研习书法是以临摹二王(王羲之、王献之)和唐楷为主,从柳公权、李邕之法入手,讲究结构和用笔,结体方正,整体风格略带疾涩却又不失风骨。
存世较早的作品楷书《贺大姨六十寿诗卷》中就能感受到丝丝褚遂良的唐人之风。这首为大姨关静之所写的贺寿诗书于描银花果纹粉蜡笺上,是赵朴初先生二十九岁时的作品。通篇间架平稳,笔画精到,起伏鲜明,颇有褚书“字里金生,行间玉润”的意味。
楷书贺大姨六十寿诗卷
在行书作品《鬼三台》中,“飘”字的“风”部细中带劲,“朋”字的双“月”秀逸瘦挺,似斜反正,俊秀妍丽的气息扑面而来。
行书某公三哭及其他、延安礼赞册页中《鬼三台》部分
果决的运笔,使他的作品看起来虽独立成字,却有一气呵成的气势,就如他为时事而作,写于不同时期的《某公三哭》,以谐寓庄,配合劲健方正的用笔,时露飞白,更显尖锐泼辣的效果。
行书某公三哭及其他、延安礼赞等册(局部)
而在作品行书《临颜真卿争座位帖册》中,我们则可以看到颜氏字体当中宽博雍容的影子,圆转浑厚又带有生气的笔势体现出赵朴初先生敦厚耿直的性格。
行书临颜真卿争座位帖册(选页)
尚意洒脱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赵朴初先生的书法风格基本定型,直到八十年代初都是他创作的高峰期,字体也逐渐兼具方圆,洒脱飘逸,更加注重作品当中“尚意”的表现。
和崇尚严谨法度的唐代不同,宋代重文轻武,再加上禅宗文化影响,因此就形成了崇尚写意抒情,强调书家个性修养的“尚意”审美,甚至一直影响到现代。
行书《建国二十周年大庆献词卷》温润中带有精劲,神完气足,章法疏密有致,既有苏轼书法的磅礴,又增添了鲜活洒脱之势。作品书于金色祥云纹红色粉蜡笺上,突出国庆祥和气氛,流露出他对祖国的热爱和满腔豪情壮志,是赵朴初先生中年的精心力作。
行书建国二十周年大庆献词卷
从行书《毛主席重上井冈山词轴》中,也可感受到他的文人书风。作品首字墨浓饱满,通篇字体呈左低右高之势,运笔笃定洒脱。“十”、“世”等横笔圆起圆收,舒展有度,神采飞扬,崇敬愉悦之情跃然纸上。
行书毛主席重上井冈山词轴
先生的书法作品中可见苏轼的影子,两人的书法在研习取法上亦有着相似之处,这使得二人书法风格上有着相似的美感,字体偏圆润沉着,结体宽扁,有左倾右扬之势。
行书秦少游词二首卷
书禅合一
赵朴初先生一生都与佛学有着不解之缘,佛学造诣深厚。在经过碑帖互融,洒脱抒情的书风以后,圆融而充满禅意的表达越发常见,在他的草书作品中亦有体现。草书《老实》轴中大字用墨丰厚,小字流畅工稳,气息平淡温和,可谓是书禅合一。
草书老实轴
1987年他写下行书《访法源寺忆前人看丁香诗轴》,通篇字形粗细变化起伏小,圆润敦厚,颇有佛家气息,字字独立却有着强烈的关联感,展现繁花旖旎之余,还融禅意与诗意为一体,大气宽博。
因佛教圣木菩提树多长于热带,无法在北京法源寺中种植,所以弟子们选择了用丁香代替,丁香叶面为心形,有“心诚则灵”的寓意。每当丁香花盛开之时与寺中建筑交相辉映,有“禅林花海”之誉。
行书访法源寺忆前人看丁香诗轴
先生的作品始终错落有致,圆转自然,不激不厉,因融入了丝丝禅意而有了庄严静穆的意趣。
行书蓝毗尼园等诗卷
叙述了沉香阁历史沿革及重修因缘的楷书《重修沉香阁碑记轴》中,八十八岁高龄的赵朴初先生笔墨浓枯交替,老而不衰,工稳中包含婉转,禅意中体现出他为佛教事业所奉献的人生。
楷书重修沉香阁碑记轴
赵朴初先生曾说:“把书法当成一门学问,一种科学来看待。”承古化今,不断探索,他将古人风尚意趣的用笔及佛学禅意相融,形成自己独一无二的“赵体”,也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圆融的心灵境界。
编辑:徐俊芳
责任编辑:苏展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