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和东方文化不同,由于对死亡的不同观念,西方有着独有的墓园文化。从马勒《复活交响曲》就能看出基督教对于死亡观念的不同,认为“人必先死而复活”。西方宗教认为死亡并不可怕,甚至在葬礼上鼓掌,因此无论东欧、西欧还是中欧,都形成了墓园文化。特别是一些名人的安葬之所,人们会去凭吊、表达敬意。
在欧洲,教堂担任了很长时间的“民事机构”的角色。教徒们的生老病死都离不开教堂,当他们离世之后就会被埋葬在教堂的墓地。而那些长期为教堂服务的人或名人贵族,则有机会被安葬在教堂里面。
巴赫工作20多年且其墓碑被安放的地方/莱比锡圣托马斯教堂
巴赫1723年到莱比锡工作,主要的工作就是莱比锡圣托马斯教堂担当合唱指导。巴赫一生换过三次工作,来到莱比锡已经是他的晚年了,那时他身体状况不好,且双目失明。巴赫为教会工作,写过两百多首康塔塔以及大量的众赞歌供教会使用。他还要管理莱比锡教会的歌唱学校,一生十分忙碌。作为给予巴赫的褒奖,圣托马斯教堂把巴赫的墓放在莱比锡教堂当中,而这也为教堂增色了不少。
巴赫墓碑
巴赫还是一位非常伟大的管风琴演奏家。演奏管风琴难度很高,双手双脚并用。当时的他钱财不济,没钱坐马车。
为了可以向当时最有名的布克斯特胡德大师学习管风琴,巴赫便步行走到了布克斯特胡德的家。
当时的管风琴师主要是世袭制,即父亲传给儿子或者女婿,因此除了拜师学习,巴赫可能还有着“求亲”的小心思。
教会并不使用器乐,但管风琴除外,因此管风琴师是当时极为稳定的职业。
也因为任何的仪式活动都需要管风琴,管风琴师的工作便十分忙碌。
教堂门口的巴赫纪念像
拉莫安葬的地方/巴黎圣厄斯塔斯教堂
圣厄斯塔斯教堂建于1532年,当时是为了仿效巴黎圣母院的样子才兴建的。圣厄斯塔斯教堂建造时长有一百多年,直到1637年才正式完工。这座教堂之所以有名,除了因为莫里哀、拉封丹葬在这里,还有著名作曲家拉莫也安葬在这里。拉莫是十七至十八世纪法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
拉莫画像
亨德尔雕像
英国伦敦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有亨德尔的墓和塑像(在南翼)。这座立像出自著名雕塑家路易斯·弗朗索瓦·卢比里埃克之手。它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历史上真实的亨德尔的形象,略显臃肿却傲气十足。这个雕像与以往亨德尔在绘画中的形象有所不同,这里的他翘着二郎腿,抱着一架诗琴(缪斯女神用的琴,音乐的象征),脚边有天使。
亨德尔安葬的地方/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又称为西敏寺)
亨德尔不是英国人,但是最后被埋在英国,因为当时的他在英国有很强的影响力。他曾用英语写了大量的清唱剧(弥赛亚),受到很多观众的欢迎,所以最后他被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这个坐落在伦敦的教堂非常有名,因为葬在里面的几乎都是皇室贵族或政治家。而葬在这里的音乐家还有亨利·普赛尔、沃恩·威廉斯,布里顿和克莱门蒂。
韩斌
韩斌,音乐学家,上海音乐学院副研究员。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主要研究方向音乐文献学、歌剧、合唱学。先后出版《西方合唱音乐纵览》《德彪西》《钢琴的故事》《音乐学新论》等专著。曾在《人民音乐-留声机》《爱乐》《音乐爱好者》《歌剧艺术》等杂志开设专栏。
编辑:朱佳伟
责任编辑:李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