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承载了一个人的欲望与梦想,而乡村是他最大的隐秘。
刘亮程曾用尽自己的力气要走出乡村,然而在城市的他却依然想要聆听来自自然的声音,这位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的作家,在城市里生活了二十年之后,仍然心系大地上的人与万物,体会生灵的气息和命脉,聆听他们生命的自然声响。
他曾在深圳的高楼上写:
我们正坐在深圳这座现代大都市的中心地带,透过车窗可以清楚地听到城市的声音,巨大的汽车群的轰鸣和不远处建筑工地的嘈杂声。在这个城市的高楼上,我们听不到街上人的声音,听不到街边一棵树的声音,更难以听到草丛中虫子的声音,整个城市被庞大的汽车声所覆盖。仅仅从听觉上,我们无法判断这个城市是人的,灌满耳朵的只有工业机械的声音。它是这个世界的最强音。工业化、现代化、城镇化,正不可一世地到来,从深圳这样的大都市,到最偏远的村庄,无不充斥着它的声音。在这一片工业之声中,自然的声音在哪里?
——《聆听自然的声音》
那么,自然的声音在哪里呢?
大概就在自然的每一个生灵之中,于是刘亮程在城市里,写驴、写马、写牛、写狗、写老鼠、写虫子、写草、写树、写风,写一切在农村可以看到而城市里没有的东西。甚至在他的《捎话》中,其中一个主角是一头驴。
你要在七八里外,村庄隐隐传来的就是驴叫声。驴叫声朝上传,因为驴叫的时候,脖子昂起来,整个嘴对着天,眼睛也朝上,蔑视人,不屑于把声音给人,所以它这种声音我认为是所有声音中最有宗教感的。在众声喧哗的大地上,驴叫是一种自然“原声”。所谓“原声”就这种声音没有变形、没有被污染,也没有被异化,我把这个声音提炼出五个字——昂叽昂叽昂。像是五言绝句。
——《捎话》
对于刘亮程来说,回到乡村是一种必然。那是让他心灵定居的地方,他说“心灵总是落后与古老的。”
于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在那个刻画了他面容的新疆,在一个叫做“木垒菜籽沟村”的地方,他把一座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老学校改造成了“木垒书院”,他说这个地方安安静静的,从村庄的哪个角度看过去,都像一幅山水国画。他在这里写作、休憩、绘画、饮茶,还招募耕读志愿者,跟大家一起种菜、读书,把这里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他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让我们在文字中就能感觉到这个静肃的村庄的声音和面貌。
和草一起长老
欢迎各位入住菜籽沟木垒书院。
书院的环境各位都看到了,一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旧学校,我们保留了所有能够保留的,连同这些野生的草木。
院子里的树,我们从不修枝,任其生长。修枝是人的想法,不是树的。树想长成啥样、能长成啥样,都由树。草随地长,不铲草锄草。一棵草,只要在这个院子长出来,只要不是太影响我们—其实一棵草又会碍人的什么事呢—就会一直长到开花结果,长到青叶子变黄。第二年还会在老地方长出来。
这里虫子多,都不咬人。菜籽沟没有蚊子,只有个别几个苍蝇,都是游客带来的。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因为空气太洁净,随便一点味道都会被闻见。路上过一辆汽车,会有一股子尾气味道飘过来,城市全是这个味道,你闻不见了。
推门进屋,会闻见老鼠来过的味道。当然这会儿屋里没有老鼠,都在外面觅食呢。书院的猫在到处找寻它们。
你也很容易闻到自己和别人的味道。因为空气中没有其他味道,每个人的味道都会像花草之味被单个表现出来。
因为太安静,隔壁房间的私语会很清晰地传过来。不是墙不隔音,是声音太少,没有其他声音,一点声音都会凸显。
夜晚偶有狗吠,你不用担心,我们的牧羊犬月亮是最忠实的守夜者,风吹树叶的一点声响都会让它警醒。
院子里没有灯,晚上出来,稍站一会儿就不觉得黑了,夜空是亮的,有月亮和满天繁星。在夜空下站久了你也是亮的。夜并不黑。
这是书院的环境,你喜欢这些繁茂大树、喜欢遍地花草、喜欢一早一晚的阵阵虫鸣,你就得接受树叶草丛里的虫子,它们有时候会爬进屋里,爬到你身上,都不咬人,不用拿巴掌拍,一拍,虫子会自卫放出臭味。虫子只是一只只地往秋天爬,偶然路过你手臂,可能留下一点瘙痒,一会儿就没感觉了。
玻璃天顶上常年落有尘土和落叶,都不脏。自然界没有脏东西。
床头屋角的蜘蛛网,是去年前年结的,蜘蛛也是去年前年的那只,一直守在那里。我们没有打扰它,它也不会打扰你。
从窗户门缝飞进爬出的虫子,都是客人。它们也是这里的主人。
我们选择在这里做书院,是选择了跟这里的万物一起生活,与虫共鸣,和草木同青共老,在星空月光下安睡入梦,又像草木返青一样欣然醒来。
对于这个院子,我们是贸然的新来者。榆树杨树都是长辈。草和虫鸟,都是这里的先祖。我们能做的,只是尊敬、爱护、不轻易扰动。
书院的这几间旧宿舍和教室,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建筑,我们只做了保护性的加固改造,让它原样保存下去。几十年来一批批的学子从这里出去,我们为他们也为后人保留下这份记忆。
相信你们在此短暂的停留,也会被自己和所见的一切铭记。草木有情,尘土有灵。万物相互记忆,并不会彼此忘记。
当你记住一只小虫子的鸣叫时,这声音也已经记住了你。
2017.7.15
——刘亮程《把地上的事往天上聊》
编辑:徐俊芳
责任编辑:李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