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许多居家防疫的“宅男”“宅女”开始走出家门,三五成群地开展锻炼。可能由于长期缺乏有效运动,也可能是重返运动场后过于兴奋,因运动后身体不适来运动医学科就诊的“健身达人”日渐增多。他们中不乏存在跟腱断裂、肩袖损伤、半月板和交叉韧带撕裂等严重问题。那么怎样让大家更加安全有效地开展体育锻炼呢?且听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陈医生给大家说道说道。
一、什么是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是指在体育运动中发生的损伤,包括急性和慢性两类,损伤的组织涉及神经、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皮肤、软骨等,还可能伤及内脏器官。
举例而言,长跑爱好者中高发的髌腱炎就属于慢性肌腱损伤;足球运动员遭受的前交叉韧带损伤大多属于急性韧带损伤。需要注意的是,某些急性和慢性运动损伤存在一定关联,如美式橄榄球运动员中高发的脑震荡与创伤性脑病。
二、导致运动损伤的原因有哪些?
内因包括:
思想上准备不充分,注意力不集中,松懈大意或过分紧张;
热身准备不充分(甚至没有热身准备);
身体素质差,或机能状态不良(状态不佳);
训练水平不足,技术水平低,动作不规范,甚至不正确。
简单如起跳落地,错误动作/姿势往往会带来关节损伤
外因包括:
运动时缺乏保护;
场地、器材及锻炼设施不合规范;
运动负荷安排不当,超过自身承受能力;
动作粗野,恶意犯规和暴力冲撞;
运动内容不科学,竞赛工作组织不当。
三、如何预防运动损伤?
积极开展“运动防护”是应对运动损伤的好办法。
运动防护(athletic training/athletic therapy)是围绕运动损伤的一系列工作的总称,包括: 预防、急救、处置与康复训练。
四、普通人群如何获得专业的运动防护支持呢?
咨询专业运动防护师(athletic trainer)是普通人群获得运动防护支持的好办法。
运动防护师是高素质、多技能的专业医疗保健人员,他们接受医学教育培训,根据国家法规和相关条例与医生合作,为职业运动员和运动爱好者提供服务或治疗,主要包括:运动风险管理与损伤预防、临床检查与诊断、急性损伤处理、康复治疗、运动营养支持、社会心理干预以及转诊。我们在大型体育赛事,如FIFA世界杯、超级碗、NBA比赛中看到的入场队医,大多属于运动防护师。
五、我在健身房请的“私人教练”是否属于运动防护师呢?
不是,运动防护师有时会与私人教练混淆。
私人教练是健身专业人员,而不是医疗保健专业人员。一般情况下,两者在学历、技能、工作职责间存在较大差异。
运动防护的课程和临床训练遵循医学模式。运动防护师必须从获得认可的学士学位或硕士学位课程毕业,根据国际运动防护师协会(National Athletic Trainers’ Association, NATA)的统计,约70%的执业者拥有硕士学位。
六、给业余运动爱好者的运动防护建议
增强安全意识,克服麻痹思想。
做好热身和整理活动。热身能使身体各器官系统机能迅速地进入工作状态,以适应剧烈运动的要求,减少或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整理活动可使人体更好地从紧张的运动状态逐渐过渡到相对安静的状态,并可消除机体内的代谢产物,减轻肌肉酸痛、消除疲劳。
运动员进行赛前热身训练
规范技术动作,调整运动负荷。技术动作不规范往往是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而大负荷的运动量又是造成软组织和骨骼慢性损伤的重要原因。
加强自我保护,特别要提高人体重要部位的保护(如佩戴头盔保护头部、运动支具保护关节)。
了解运动损伤的基本知识,学会向运动医学科医生和运动防护师进行咨询。
遵守运动规则,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训练中要关注身体反馈,遵循适可而止的原则,谨防运动过度。
树立正确科学的竞赛心理,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文 | 运动医学科陈世益、陈天午
编辑:徐俊芳
责任编辑:叶松亭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