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师王蘧常,字瑗仲,号明两、涤如,别号端六、阿龙、更生,晚号欣欣老人,有室曰:窈窕轩、双如阁、四照堂、继明轩、靖涛阁、珠朗楼、仰韶楼、鹏天鵾海之楼。一九OO年六月二日(清光绪二十六年)生于天津,一九八九年十月二十岁次己巳九月廿六逝于上海,春秋九十。海上浙江嘉兴人氏,著作等身。
国内外报刊关于吾师名字号时有搞错,师在自传中有这样描述:“如日本出版的《支那绅士图鉴》,误作王邃常;国内刊物,或作王遽常,或作王蘧,或作王瑷仲,或作王仲瑗,皆误。日本桥川时雄的《中国文化界人名总鉴》,把王蘧常、王瑗仲,分为二人,尤为大错了。”二〇一八年五月十四日休休堂编“谢稚柳顾廷龙王遽常书法示范珍贵视频”的“蘧”又作“遽”,且上海书协在其微信公众号转发,令人啼笑皆非。
先师幼承庭训,以学问行世,弱冠前始著《礼经大义》、《商史汤本纪》、《商代典坟记》,又著《诸子学派要诠》,有《明两庐诗》,积稿虽多,屡遭战乱,著而复失,失而又著,雠梓不易。其作文得力于太史公法,突破藩篱,文言于静谧中得开阖之祕,字义独审,无苟设,永留弦诵在人间。其论始皇帝,仅七十一字,比刘禹锡《陋室铭》还短,穷尽上下,形成和发展文言文之功能,详可参阅先师《抗兵集》、《秦史》。其诗深得杜工部、韩昌黎、李义山之魂,有诗境有气象,曾作《赤熛怒颂》长歌,二千二百八十四韵,数处转韵,极为舒畅妥贴,为古今所无,亦诗史也。唐立庵兰有《寄瑗仲》诗,起句云“毕竟王郎胜一筹,即今天壤更难求。”钱仲联《梦苕庵诗话》有评“嘉兴唐立庵兰,锡山唐蔚师门下同学也。诗功极深,同门中除王瑗仲蘧常外,无人能及。”又“瑗仲则不特造意炼句,别开天地,且其声调,高下疾徐,皆合律吕,吟而绎之,如闻萧韶。”其书学得力于晚清大学者、碑草大家四公沈寐叟指授,气骨纵横孕包四体,用毕生之精力,以学问养书学,究研古法,遥接古人神韵,所作碑版题跋尤夥,眉批更不计其数,现所能见之者,不足十之一矣。晚年其书名有掩其学名之势,我在侧偶问及他老人家,人家都说您字写得好,有今之右军之誉,怎从未听您评自己的书法?他马上红颜驻脸,笑着谓我:倷不要瞎缠,人家讲也就算了,倷不可以这样讲。如果早晓得大家讲我写得好,我小时要更加用功才是。先师谦谦,有如此。师有《居延汉简摘奇》、《武威汉简选胜》、《王字摘胜》等读书校碑笔记,大义发上古,独探渊源铸蘧草,如此不为外人所知之笔记,是智慧是结晶,也是先师由章草转至蘧草之核心逻辑思维之一。先师更是史学家诗家教育家,对于撰联是信手拈来之事,故其书联语,非常有特点,都系自撰,其为杭州岳庙撰书抱柱长联“奈何铁马金戈,仅争得偏安局面;至今山光水色,独照见一片丹心。”被著名学者沙孟海先生誉为神州之冠,美术史论家沉侗屡先生评:“上下联二十六字,笔划多寡悬殊,字又大且盈尺,一气呵成,安排得体,更为先生得意之作,观者无不叫绝。此皆数十年寒暑晨昏,苦学苦练而得,决非如今之所谓凭藉一时‘灵感’而可成的。”是其书学上又一特点。大诗人陈兼与先生赠先师一联“诗句江南大仲次仲,书名天下前王后王”,吾国古代书画鉴定大家谢稚柳先生,曾对我说一段评吾师作品之语,很耐人寻味,大意是“你的老师,真是个了不起的读书人,他读了一辈子书,写了一辈子文章,诗文具古,连他写的字源流都找不到了。历代论写字,要么学锺,要么学王,要么学唐人,现在的书法家写到宋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他的字似章草,又非章草,既不像皇象,又不像索靖,你说像谁?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极具古意,而且很古,一点俗气都没有。他的源找不到了,但他的流又在哪里呢?他的流正综合古人的籀、篆、隶、草,综合上古时代或许更早年代朴、拙,昇华为极具古意、涵盖天地的凝重结体。观其用笔就如读《春秋》、《汉赋》,虽难懂,却越读越有味,正因为如此,他的流又成为他的源。故我说他的字就是资深的学问家都很难臻此境界,不是学问家要读懂他的书法,那更是难上加难,所以他的书法确确实实是千年来一人而已。”又与我说“是章草,非章草,实乃蘧草。”壮暮翁之评,如一杯明前茶,清澈见底,清香、痛快;又如一壶老班章,品味无穷。
有人说他书法可传五百年,有人说他用纸太烂,他暗自高兴而却满不在乎。先师晚岁,我常侍其左右,其饮食起居,其一言一行,其读书写字,尽在目前。其从不应酬,从不逢场作戏,一辈子究研章草之源委,一辈子强调做人节气,写了一辈子书信,从未见邮递员因不识章草而无法投递。且先师写字,从不择笔,大小一共没几支。身居陋室,空间狭窄,但他写字雍容大度,不急不徐,既可作蝇头章草,又可拓擘窠大字,虽手无缚鷄之力,但下笔如金刚杵。
近与郭建中棣编著《蘧草法帖》,共收入先师书札五百二十六帖,自二十五岁迄九十岁。极其翔实地展示先师一生学业行藏,于教务、于书艺递变之情景,于社会动荡、贫病交加中心系内圣外王,修己安人。又如何一代又一代,带教复旦哲学系研究生,如何指导、回答他们所提所问,无疑是一大亮点。相信是法帖能为史学、子学、文学、诗学、书学爱好者提供精神食粮。
先师瑗仲王蘧常,真国士也,真国之大儒!
《蘧草法帖》(五册,另配一份《十八帖》经折装)
编辑:朱佳伟
责任编辑:李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