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王平仲和他将要改造的旧房
设计师青山周平在将要改造的胖大嫂家体验生活
本报记者 陈晓黎
上海文庙旁边梦花街19号馄饨铺,今年夏天上了东方卫视的《梦想改造家》。随着设计师史南桥对这间百年危房的改造翻新,馄饨铺迅速成了上海的热闹话题。
如今荧屏上各种真人秀节目遍地开花,拼明星拼投资拼桥段拼炒作……然而没有明星也没有巨额投资甚至没有宣传炒作的民生真人秀《梦想改造家》,却悄悄登上了收视率榜首。
由此各社交网络里关于老房子里普通人的生活、普通人的梦想话题便热闹起来,人们为设计师的奇思妙想“点赞”,更感慨家的光明、家的温暖、家的力量……
每个老房子里,都有爱的故事家的梦想
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基本的承载元素之一。室雅何须大,家和万事兴,万家灯火,团团圆圆,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最朴素的生活梦想和文化寄托。从2011年初涉家装类节目,历经《非常惠生活》、《非常梦想家》到《梦想改造家》三个阶段,东方卫视制片人段红和她的团队,也在这个过程中对家这个字的含义,有了新的感悟。
段红回忆说,2011年制作播出的《非常惠生活》,还只是一个向国外学来的生活类节目,更多聚焦于教一些房屋装修知识。在做节目的过程中,团队接触了大量生活在老房子中的居民。相对于这几十年高速发展的经济,多则上百年的老房子越来越成为过去生活的记忆。但真实居住在老房子里的居民,他们面临的却是难堪的逼仄:没有基本的厨卫设备,没有阳光照射,没有私密空间,甚至没有安全保障。老房子的翻新改造,面临空间局促、施工复杂等专业技术上的诸多难关。但原本是走访老房子的过程,却常常被老房子里的人吸引,他们没有多好的经济能力,陋室里却都有爱的故事、家的梦想。
外滩江西路恒丰大楼是栋漂亮的老洋楼,但里面住着“72家房客”,乐老先生家是采光不好的14平米,一到周末节假日,老少团聚有14口人,乐老先生的最大心愿,一是能放下一张大餐桌,儿孙满堂,心里敞亮;二是能给因住房狭小而成了老单身的儿子一个空间。但谁能想到,曾经是一个国营大厂厂长的乐老先生,经手过多少套房源,他全部分给了厂里的职工,唯独不给自己留一套。说起这些,老伴嘴里抱怨他的迂腐耿直,脸上却是满满的自豪:“嫁给他,不悔!”
住在金陵东路水塔楼顶的任伯伯,年轻时是上海的先进工作者,这套如今常常潮湿到长蘑菇的蜗居,就是当年组织上奖励他的婚房。这位典型的上海滩爷叔,身居陋室却还是笑容和蔼,心心念念要有一个能让妻子弹琴的地方:“她弹琴,我咪点小老酒听,这感觉,嫑做梦哦!”
住在西湖边大院里逼仄一间的单亲妈妈,改造老房子的心愿是要让出走的大儿子回家,缺一个,再美的风景,家也不成家。武汉汉润里的王妈妈,丈夫过世后独自奔波照料婆婆,她的心愿是让腿脚不便的独居婆婆也能住进她二楼的家,朝夕不离。
设计师改造老房,开启更有尊严的生活方式
《梦想改造家》请来的设计师,都是业内翘楚,接手老房子改造都是无偿设计。原本只是盼望他们脑洞大开妙手回春,做着做着,却发现这些高智商的设计师个个都是高情商,画得了图纸、镇得住工程、做得了手工,委托人要求的他们做得到,委托人没想到的,他们也主动做出来了。暖心融融爱意满满的人性化设计里,他们关注的是家的传承记忆,是人的情感需求,是有质量的生活带来的尊严和体面。
设计师史南桥说,做设计的第一课,就是学习怎样做一个称职的温暖的服务者。“设计是用来服务人群的,我希望把改造当做种子,等待它萌芽、发酵,对社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去年在将城隍庙一间14平米的老宅改造为能住三代人的“小别墅”时,他绞尽脑汁在老人卧室做了一个可开合的柜式迷你卫浴,因为“这关乎老人的尊严”。改造梦花街19号宋家馄饨铺的同时,他将宋家无业的孙子接到自己的设计公司实习,带着他结识各路餐饮界人士,鼓励他将爷爷的馄饨铺接下来、传下去。
设计师王平仲接手虹口四川路老弄堂里的连体夹缝房,三层七拐八弯还不到40平米,三面都是邻居共用墙,漏雨漏电漏风。周家三代五口人,儿子患病上下困难,儿媳一人工作压力如山。打地铺都困难,老人晚上只能睡在旧柜子里。看着小孙子稚嫩的笔画出的心中的家,王平仲坚持不放弃,要给这靠着爱撑持的家以新的希望。他在图纸上写下“周公馆”三个字,寓意再小的房子也是一个体面的家;他将老房子旧砖分别刻上1911、2015嵌入地面,象征这个家从诞生至今的历程;将拆下的旧木料做成一盏刻有周字的门牌灯……他实践了对周家的承诺,将这又潮又暗的危房,变成整条弄堂夜晚最温暖的灯塔。
青山周平是个在北京住了10年的外籍设计师,他爱胡同,也爱胡同里的北京人。为了给胖大嫂家做设计,他主动提出和这家人同吃同住24小时。切身感受之后,他完成的改造特别强调家的亲密感,三代五口人既有上下独立的空间,又互通有无,他甚至用胖大嫂压箱底的一堆丝瓜络,锯开整合成房间里的小隔断。他顺手改造的那间邻居3.7平米临街房,借用中国古代科考号子的思路,巧用升降装置,做成了集小卖部、卧室、书房功能于一身的新房。
段红感慨地介绍,都说好的设计师是艺术家,但我们请到的设计师,却首先阐释的是家的文化,是以人为本。在“家”的内核之上,一种由精彩的设计、由聪明的头脑和合理的安排所带来的,有尊严、有舒适、有人情味的生活方式,已经获得了全国观众的点赞。
改变的是房子,不变的是情感记忆
采访中,段红这样解释《梦想改造家》的立意:“如果说明星真人秀是一个把明星还原成普通人的过程,我们这个节目做的就是恰恰相反的一件事,把普通人的生活搬上荧屏。真正打动观众的,不仅是各种科技和知识本身,而是在节目中传递的正能量的温暖讯息,告诉人们:你也值得拥有这样的生活。”
然而,改造老房子的过程,几乎都免不了一波三折。除了老房子本身的问题和施工技术难关,邻里关系的微妙,往往成为最大的考验。如今还住在老房子里的人,大多和房子有情感牵绊,也有为经济能力所困。历史原因,老房子里的住户空间结构往往犬牙交错,管道电线柔肠百结,公用场地你来我往。平日没事的时候,大家可以相安相助,但一牵扯到改造,矛盾便会突如其来,甚至剑拔弩张。要不要把这些都如实呈现,怎么呈现?
段红一直记得,第一次和王平仲实地看房,就遇到脾气暴躁的小伙子出言不逊,王平仲只是轻轻说了一句:“一个好的环境,就能让他柔软下来”。《梦想改造家》的核心始终是“人”,这个“人”,既是业主,也包括他生活范围内的其他人。而设计师、节目组能做的,就是以善意面对冲突,以换位思考理解对方的感受,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也给邻居以实实在在的帮助。王平仲说:“在逼仄环境中生活的人,他们的想法和防御性是比别人高很多的。长期压抑的空间容易把人变得斤斤计较。我们只能将心比心,尽量妥协,尽量站在对方角度上去做一些事情就好了。”人性是真实的也是复杂的,在保留纪实性的同时,节目组不刻意渲染冲突,每个设计师在改造过程中,坚决杜绝违章搭建,甚至“顺手”给邻居公用部位做改造,也是越来越平常的事。每户老房子的改造,最终也会给周边邻居带来美感,而美,终有感染人心的力量。
24平米,居家、营业两相宜
有着美丽名字的梦花街是文庙旁的一条百年老街,两边交错着的民居,大多是木质结构的老房子,其间多次改造搭建,已难辨原先的模样。19号宋老伯一家,24平米的面积里,搭搭建建住着老俩口、大女儿和外孙四人。三个女儿不是退休就是下岗,全家在这老房子摆了个馄饨铺,天气好的时候早晨营业,条桌椅子就摆在门口街边,远近闻名的美味,招来四方顾客排队。这样的日子屈指已过了20来年。
宋老伯的改建心愿已经不是“螺蛳壳里做道场”,他既希望老宅子能够像个住宅,有像样的卧房、卫生间和走起来不那么吃力的楼梯,又舍不得全家起早贪黑做出了名气的馄饨铺生意。他自己也明白这个心愿有些为难。
《梦想改造家》为宋老伯请来了业内有着“空间魔术师”美誉的设计师史南桥。他在第一季将城隍庙旁14平米的百年老宅打造成“迷你别墅”,是个对空间分毫必争的高手。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把自己放在服务者位置上的设计师,永远把委托人的生活需求和情感满足做为设计的第一要义。
弄堂夹缝屋变身灯塔水晶宫
居住在虹口区四川路一条老弄堂里的周家三代,无疑是《梦想改造家》最需要帮助的家庭。这家的改造诉求既简单又复杂,就是每人有舒展的床睡觉,有上下安全的楼梯,有不和邻居走道冲突的厨房,给孩子一个能放书桌的地方。
说改造复杂,因为房子是在1911年祖上建造的老屋中,循缝借墙搭建的三层,每层仅14平米左右,堪称奇葩房型。采光昏暗,板壁坏朽,楼梯陡峭,漏风漏雨。而比面积小更糟糕的是,主人患有先天性疾病,上下困难。这家的改造已是迫在眉睫,却一波三折,设计师王平仲始终不曾放弃,仅图纸就改了16稿,终于在今年5月,夹缝房变身带电梯的功能齐全的美丽水晶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