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笛
伦敦总是被习惯而亲切地称为雾都,但不管有没有雾,过去、现在、乃至将来,它都是世界公认的戏剧之都。
或许是受莎士比亚等戏剧和文学大拿的感召,或许是因其本国历史文化的积淀,对语言表达情有独钟又极为擅长的英国人,一向注重戏剧文化的发展。如今岛上的戏剧界,扎根传统又活力十足;其业态构成之丰富、剧目之多元、观众之广泛,都令人叹为观止。
而英国戏剧界最重要的代名词,莫过于伦敦西区。伦敦约有100个剧院,其中不下50个位于市中心皮卡迪利圆环-莱斯特广场-柯芬花园一带——这个方圆不足1平方英里的区域,却是英国戏剧的集大成处,也是极富国际性的展现窗口。
西区的剧院大多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规模从400多观众席至2000多观众席不等,以自负盈亏的中小型商业剧院为主,当然也有少数几家规模较大,并且享受公共资金资助,如皇家歌剧院、英格兰国家歌剧院、大不列颠国家话剧院等。
同视生存为第一要务的商业剧院相比,这些有政府资助的“大家伙”们往往更看重其文化影响力。口袋里不缺钱,当然也就更有能力和勇气上演一些艺术价值相对较高,又颇具实验性和探索性的作品——而这些时常叫好不叫座的剧目,绝非商业剧院敢轻易尝试的。
不过这几年来西区倒有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很多由国家资助的剧院创排并首演的新剧往往叫好又叫座,于是在大获成功后,转战商业剧院开展新一轮或N轮的商演,票价当然也随之节节高升。比较出名的例子包括NT出品的《战马》,以及最近由离西区不远的艾尔米达剧院推出的,将英国皇室与政体调侃到不行的神作《查尔斯三世》。
总之,想看戏的话,往伦敦走永远是明智又有格调的选择。不过话说回来,若有志通过看戏显现更高文艺境界,同shopping一样,光摸清大环境当然远远不够,对剧目的选择才更容易带来积分大涨。而比起只盯着知名大众戏或是实验小众戏看的老土办法,较为有效而保险的手段是,及时关注岛国目前正红火着的几名剧作家的B面作品:并非最出名,也未必得过什么奖,但绝对够品、够独特,时常看看,定会离修成正果更近一步。
剧作家、编剧尼克·迪尔1955年出生于英国南部海滨城市朴次茅斯,双子座。曾经教过一阵子电影及摄影,1981年开始专心从事剧本写作。1996年凭借对简·奥斯汀小说《劝导》的电视剧改编,获得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的最佳改编剧本奖。
不过真正使他红遍全球的,却是当初与《劝导》同年同月问世的另一部小说——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他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同名舞台剧2011年在NT首演后即震撼全英,之后又通过NTLive以高清戏剧电影的形式风靡世界,在中国的几次放映也颇受戏剧爱好者们的追捧。
该剧导演丹尼·博伊尔深受剧目本身影响,乃至“一鱼两吃”:2012年导演伦敦奥运会开幕式时,他不但沿用了《弗》舞美、服装、道具和音乐设计的原班人马,还在“奇迹之岛”主题演绎的伊始就点出工业革命给社会形态与道德伦理带来的巨大冲击,无疑是向剧本主题致敬。
但既然是改编,就难免有取舍——小说里的某些重点,比如弗兰肯斯坦最初造物时的十足傲气,以及玛丽·雪莱对社会不公的愤怒情绪,在剧本中统统失声;而从语言风格方面讲,时不时也会小跳戏——怪物引用弥尔顿的《失乐园》无可厚非,原著里就有;但洞房一幕弗兰肯斯坦的新娘面对正朝其酥胸探爪的怪物说“我们可不允许这样”未免就显得太过一本正经了。
类似的遗憾在迪尔差不多同期的剧作《黑土碧空》中就几乎见不着,或许是因为这百分百出自他原创。该剧围绕英国知名诗人爱德华·托马斯生命中最后的七年展开,由曾经担任过NT艺术总监的理查德·艾尔执导,2012年底至2013年初在艾尔米达剧院首演。
才华横溢的托马斯对后世诗坛的影响就如同塞尚对现代艺术的影响,其诗作深受奥登、拉金和迪伦·托马斯等人的喜爱,泰德·休斯更是将他赞誉为“我们所有人之父”。但其实39岁即死于一战的他,性格抑郁,加之因结婚过早需要养家,几乎大半辈子都在辛勤而郁闷地从事更能挣稿费的传记和评论创作,直到36岁时受到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鼓励,才厚积薄发,开始写诗。
与托马斯自杀性忧郁性格同样出名的,是其对英格兰风土的无限热爱——迪尔在写作剧本的过程中与妻子广泛游历了诗人曾经涉足的各地,甚至去了弗罗斯特位于美国的几处故居,从而获得大量灵感,于是在讲述托马斯与妻子海伦起伏的婚姻、与弗罗斯特的友情以及女作家依列娜·法吉恩对他的倾慕与迷恋时,绝对是信手拈来。
当然这些戏剧性的叙述并非只为八卦,更多是对托马斯进行诗歌创作的缘由和冲动的多维度探索。看得出迪尔只要手上有料,在选材、制造冲突和维持平衡度方面完全是高手:托马斯同弗罗斯特的友谊,是其开始写诗的重要触发点之一,但剧作家却并没有过于强调甚至深究这段知音关系的原因。如此一来,两位女性角色反倒显得吃重,诗人与她们的感情纠葛使触发点由一变三,剧情立刻丰满起来。
这般不落俗套的创作手段,以及剧中带劲又够诗意的语言,很能令观众体会托马斯心境与性灵,生出重读其诗作的冲动,而并非仅仅记住剧中那些八卦轶事,或是例如诗人一手抱娃、一手持枪意欲自杀这类通常被视为颇具“震撼度”的场景。
(作者系国际艺术策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