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最早获得世界级声誉的亚裔小提琴家,郑京和本周日将登台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文汇报记者 黄启哲
在亦舒的散文里,她是为衬托小提琴演奏大师海菲兹孤傲的配角,三顾茅庐,不管是迟到、早到还是准时到,都没能获得海菲兹的青眼相待。然而,在她长达40多年的演奏生涯里,作为最早获得世界级声誉的亚裔小提琴家,这张细眉淡眼的东方面孔却是舞台上绝对的主角。她,就是与美岛莉、穆特并称当今世界三大女性小提琴家的郑京和。
今年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舞台上“女王驾临”——郑京和将于本月19日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上演莫扎特G大调奏鸣曲和巴赫的恰空等经典名曲。
谈巴赫:全情投入比“本真演奏”更重要
“独一无二的艺术气质”是郑京和所十分看重的,“娴熟的技巧并不是一名成功小提琴家的专利,而独特的声音和个性的艺术诠释,显然更加重要。”作为一名拥有广泛演奏曲目的全面型演奏家,郑京和游走在门德尔松的鲜活与巴赫的精巧之间。而她的音乐会曲目,更是囊括了巴洛克、古典、浪漫乃至当代作曲家的几乎全部重要小提琴作品。这个时候,对于作品的独特理解和演绎处理方式就成为平凡与伟大间的分野。这一次,郑京和选择了巴赫的《d小调恰空舞曲》,她说:“用什么乐器演奏、是否复原历史时期的演奏法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演奏者是不是全情投入。演奏最本质的还是要最大限度地表达情感,触动人心。”
谈手伤:不能演奏,得到的却比失去的多
少年成名的她,一路走来看似顺风顺水,然而2005年,因为无名指受伤,郑京和不得不黯然作别舞台。
对此,她充满感恩,“可能是受我妈妈的影响,她是一个总能看到光明一面的人。我仅仅将手指受伤当作是神的旨意。从小到大我已经受到了足够的眷顾,也许这是我该偿还的时刻了吧。”
与其说是偿还,不如说是另一种收获。不能演奏的时间里,郑京和自己觉得“得到的比失去的更多”。受伤两年后,她回到母校茱莉亚音乐学院任教,帮助青年音乐家成长,也汲取着青春与热情的力量。2011年,她以巡回韩国4场独奏会方式复出。对于很多小提琴家来说,40岁就已出现技术退化的现象。彼时年逾花甲的她,重回舞台,需要多少勇气。
台上的提琴“女王”,生活中却说自己“很腼腆”。除了音乐,郑京和还有着许多的爱好,读书、绘画、甚至缝纫。“结婚以后,大量的业余时间被家务和养育两个孩子占用,我的很多爱好也就搁置了。”如今儿子都已成人,郑京和与两只爱犬生活在一起。一只叫约翰内斯,另一只叫克拉拉,“猜到了吧,因为我最喜爱的作曲家是勃拉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