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诗人佩特拉克(1304—1374)是文艺复兴的先驱。时至今日,他生前以拉丁文撰写的大量著述,业已沉入历史的忘川,但是他用当时所谓的“俗语”托斯卡纳方言所写成的《歌谣集》,在欧洲抒情诗歌史上却地位崇高,影响深远。这部诗集原来题作《散韵》,一作《俗语残章》,内容主要是讴歌一位名叫劳拉的女子,创作的时间跨度长达四十年,从与她初次邂逅、一见钟情开始,到她日后香销玉殒,一直到自己对她绵绵不绝的思念,前后共计366首。罗马诗人卡图卢斯的抒情诗,大多写的是与一位名叫莱斯比亚的女子的感情纠缠,但丁在《新生》和《神曲》里,也专门描写一位名叫贝雅特丽齐的女子,所以有人认为劳拉只是虚构的理想爱人。但是佩特拉克在他所钟爱的维吉尔诗集的扉页所留下的手迹,却是一段有具体日期、地点的记载。他自叙于1327年4月6日在阿维尼翁(当时教皇驻地,今属法国)的圣嘉勒教堂晨祷时,第一次见到劳拉,又说1348年的同一日清晨,劳拉去世。这段记载,倒是与一位同名的萨德伯爵夫人的生平吻合:她比诗人小六岁,十五岁就出嫁了,若是诗人的记载属实,两人初见时她才十七岁,但已嫁作他人妇,而她确于1348年逝世,年仅三十八岁。
十四行诗这种诗体,本为十三世纪一位西西里诗人兰蒂尼所首创,但丁与一些同辈诗人偶一为之,而佩特拉克的《歌谣集》中,十四行诗却多达317首,这种诗体由此而定型,史称“佩特拉克十四行诗”。他糅合了上两个世纪普罗旺斯的行吟诗人和西欧宫廷诗人的修辞手法,再加以自己的艺术创造,在抒情诗上独步当代。在他的诗篇里,劳拉不仅是贝亚特丽齐那样的理想女性,而是有血有肉。诗中对她的描写,不只是柏拉图式精神恋爱的对象,而涉及她形体的各个部位,尤其是作为她灵魂之窗的双眸。这场单相思的恋情,因为男子求之不得、后来天人永隔,而给他带来痛苦的煎熬,但是也使他在精神上变得更为高尚。他在诗中所使用的许多艺术手段,日后被统称之为“佩特拉克风”。
斯蒂尔曼 (Marie Spartali Stillman,1844—1927)本名玛丽·斯巴塔里,父亲是移居英国的希腊富商,曾任希腊驻伦敦的总领事。她身材修长,高达一米九十,初涉社交就被誉为大美女,诗人斯温伯恩在聚会上见到她,说她美得自己只想坐下来哭泣。二十岁时,她师从与前拉斐尔派关系密切的布朗,跟他的儿女一起随他习画。罗塞蒂在夫人西达尔去世后,也找她当过模特儿,她的美丽容颜由此而在他的画作中得以流传后世。廿七岁时,她违背父母的意愿,嫁给了多才多艺的美国记者威廉·斯蒂尔曼,婚后随他轮流在伦敦、佛罗伦萨和美国居住,一生留下一百五十余幅画作,大多以但丁、薄伽丘和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和故事为题材,在风格上被列入前拉斐尔派。此画题作《佩特拉克与劳拉在阿维尼翁圣嘉勒教堂初遇》,纸质,以铅笔打底,傅以水彩,左下沿留有画家姓名的缩写,高56厘米,宽 48厘米,作于1889年,由私人收藏。画面上教堂内部的细节描摹,相当写实。佩特拉克居右,呈侧面,劳拉在左,现正面,两人服色一浅一深,形成反差和对照。他们周遭的次要人物的安排,似乎暗示了两人之间的距离感。
作者:叶扬 编辑:安迪 责任编辑:舒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