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下午场在嘉里中心看 《摔跤吧! 爸爸》,电影院接近满座,我挤在两对恋人中间,看阿米尔·汗的这部主旋律。
回想我们对印度电影的态度。别的不说,光是阿米尔·汗的几部在国内高知名度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我的个神啊》,包括这部口碑燃爆全球的 《摔跤吧! 爸爸》,这些译名全部似是而非,随意篡改中是赤裸裸的轻视,或者还包含着点“印度阿三”潜台词,但我们有资格对印度电影取这种俯视态度吗?
全世界电影院被金发碧眼殖民的今天,印度电影以百分之九十的本土排片率妥妥地把美国战神芭比女郎拒之门外,可我们有些评论在说到印度电影时,还嘲笑人家一场接一场的歌舞,似乎少歌少舞才是电影现代化的标志。然后,阿米尔·汗的电影也节制歌舞了,《三傻大闹宝莱坞》 可以批评教育,《我的个神啊》 可以揶揄宗教,接着,《摔跤吧! 爸爸》 出来,歌词漂亮题材励志,终于没话说了吧,但是有人不同意,还是给贴了各种标签,“全是套路!”“恶心,直男癌!”“剧毒,父权主义!”
对《摔跤》 进行男权女权分析,很容易,也没问题,这部电影也没好到不能批评,只是,同样题材的女性励志剧,无论是欧洲产的 《一键成名》,还是美洲产的 《粉红联盟》,怎么没见观众跳出来骂“剧毒”“恶心”呢?
《摔跤》 当然是浑身的套路,失败走向胜利,小胜利走向大胜利,个人理想和祖国理想合体,为自己奋斗和为女性奋斗统一,但是,编导把套路做得多么漂亮。四场摔跤,逐次升级,既专业凌厉又情绪饱满,几乎以一部电影定义了印度动作片,尤其最后一战,所有的观众都知道结局,就像我们坚信霍元甲会打败西洋大力士,但是,吉塔的每一个动作,都回应了之前的训练和比赛,如此,我们在她最后的胜利中看到岁月的力量,印度的力量。
这个,太值得国产电影学习,其实光是阿米尔·汗为 《摔跤》 增肥减肥的故事就够给电影人当教材,不过,这些还不是眼下的重点。对于中国电影来说,找到自己的文化坐标才是当务之急。
现在国产电影的态势是,师法好莱坞,进军奥斯卡,无论演员还是导演,都以闯入西方朋友圈为骄傲,这样,当最终需要和别人进行文化摔跤时,我们拿得出什么?
传统,《摔跤》 反复强调的“传统”,是本土电影没有选择的必修课,好莱坞教程当然很先进,当然值得学习,但是,未来,我们拿好莱坞套路和人家摔跤吗? 也是在这个意义上,印度电影应该是我们的文化镜子。收起我们的轻慢,向印度电影学习一点不丢人,《功夫小蝇》 中,被黑帮老大害死的男主,变身苍蝇回来复仇,苍蝇在满是灰尘的玻璃上用身体写下“IWILLKILLYOU”,那一刻,才叫帅到好莱坞没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