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晖
中国传统的爱情戏中,一对璧人一见钟情,找个机会互相试探,是必有的关目。在我看来,《娇红记》 中的 《分烬》 一折尤属其中之上品。
这一折的基本情节并非明代戏曲家孟称舜的发明,而是存在于更早的 《娇红记》 小说之中。不过,对我们习惯现代生活方式的人来说,无论是小说中的描写,还是戏文里的荡漾铺陈,都过于陌生,以致难以领会。男主角申纯以“谢诗”为名来到娇红的闺房,撞见她正在画眉,具体方式则是“把灯烬描着眉儿”。申生于是问:“敢问这是灯煤耶,烛花也?”娇红回答:“灯花耳。妾用意积之,近方得之。”估计大多数当代读者的反应都会是,他俩在说啥?
密码存在于 《事林广记》 一书中,这本产生于南宋时代的“生活知识实用书”传授了“画眉集香圆”的做法:“真麻油一盏,多着灯心搓紧,将油盏置器水中,焚之,覆以小器,令烟凝上,随时扫下。预于三日前用脑、麝别浸少油,倾入烟中,调匀,黑可逾漆。一法:旋剪麻油灯花,用,尤佳。”原来,眉妆用品的传统制作方法,与书写用墨在原理上一样:把多条灯芯线紧紧搓成一个粗条,置于灯碗内,注满生芝麻油,然后让这个灯碗半浸在水中,由此降温来减慢油烟挥发的速度。点燃粗灯芯,再将一个小碗之类的容器倒扣在灯碗上,这样,灯芯燃烧形成的油烟就会附着在倒扣器的内底上,随时注意将这些油烟扫下、仔细收集起来。提前三天,以龙脑、麝香泡在少量生芝麻油内,令油浸得香气,然后把收集到的灯油烟与这香油调匀在一起,形成黑色的油膏,捏成小圆球,就是“画眉集香圆”,其效果比乌漆还黑。
据《武林旧事》,在南宋临安,“画眉七香丸”(即“画眉集香圆”) 已经形成了商业化的生产和流通。不过,女性也可以在家中动手自制此般“画眉墨”,南宋人华岳有 《田家十绝》 描绘当时农家的生活状况,其中就有句云:“画眉无墨把灯烧,岂识宫妆与翠翘”———农家女子没有途径买墨画眉,就点起油灯,采集油烟,作为对策。
然而,《事林广记》 中还有这样一句:“一法:旋剪麻油灯花,用,尤佳。”浸在油内的灯芯———也就是近代俗称的“灯捻儿”,会逐渐烧焦成黑炭,叫“灯花”。灯花多了便影响灯焰的亮度,所以需要时而剪去,本来是传统生活中的一个小麻烦。但是,古代女性居然把这种丝或麻———以及明清时的棉———线的余烬开发成化妆品! 她们发现,把此般灯烬收集起来,画眉的效果比灯烟做成的集香圆效果更佳!
搞清了这一技术背景,我们才能明白 《分烬》 一折里那些道白与唱词的含义。申生问娇红,你画眉用的是“灯煤”还是“烛花”?“灯煤”是指烧灯取烟后制成的眉黛,即画眉集香圆的做法;“烛花”则是说蜡烛中的芯线燃余的残烬。娇红回答,两者都不是,而是“灯花”———油灯中灯捻儿的残烬。《事林广记》 中提出,芝麻油灯捻儿之炭烬于画眉效果最佳,《娇红记》 显然熟悉并同意这一观点,并试图利用这套观念来刻画女主角娇红的细心与优雅,所以强调她用的既不是灯油烟,也不是蜡烛芯烬,而是公认的优选品。
由此,也就明白何以这一折叫“分烬”,因为娇红把少许香油调入油捻儿烬,制成软膏状的画眉妆品,而申生向她讨要,借口是要用这难得的眉黛代替墨,去写一封家信。剧情随之而风光旖旎,每一环的进展都出乎观众想象,都是又露骨又遮掩的互相挑逗。先是双方借着兰烬眉黛,以言辞拨撩,然后娇红应申生索要,用手指挖出一半黛膏,分装于另器,指尖因此染了黛污,便以双关的语气,假意嗔怪:“都是因为你才会这样,你不要没事人一样啊!”说着竟将手指直接在申生的衣服上擦拭。申生也立刻回应:“这个指痕印,我绝对要永远保留着,视如定情的礼物啊!”下一刻则是固定套路,一旦男子如此直白,小姐就立刻变了脸,发怒说“我对你兄妹相待,你却对我轻薄”,然后威胁要去向父母告发。公子则赶紧赔罪,下跪求饶,并慌忙离开。这让娇红却又担心,她这一番严词说教会引发对方的误会。
“几许兰烬积久成,殷勤一半付多情。”油灯捻儿的焦烬竟能成为少年男女彼此试探感情的媒介,真佩服古代文人的才华。不脱衣服不裸体,甚至没有肌肤的直接接触,但却让写作者、表演者、读者和观众都被激发起不安分的情绪,脸热心痒,跃跃欲试,这要算传统戏曲的一大成就,也是最迷人的成就之一。
难怪 《娇红记》 在清代列为禁毁书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