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伦敦诗人茶聚,告诉他刚刚听到的新闻,今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迪伦,他竟然不惜彻底破坏平日处变不惊的美好形象,瞪大眼睛“吓?”了一声。连一向有锄强扶弱习惯的文艺中人也花容失色,可想等而下之的围观者一定晴天霹雳,以创作歌手身份广纳粉丝的乐坛猛将忽然遭捧上另一间庙宇的神台,违和感尽在不言中。至于我,虽然也觉得意外,但总算没有失态,一来多年前已经知道迪先生贵为跨界候选人,走运是迟早的事,二来只要桂冠不加在村上春树头上,谁得奖都不会有强烈反应。
文学的领域,恐怕是时候从小说与诗的垄断中扩充版图了。《纽约时报》批评瑞典那班评判吃里爬外,只会锦上添花,毫无雪中送炭视野,指寂寞的书写生涯日渐黯淡,冲喜多多益善,“迪伦并不需要诺贝尔文学奖,然而文学需要诺贝尔。今年,它得不到”,深恨肥水流向外人田,就像晚餐没着落的一家之主充阔佬做慈善,穷亲戚虎视眈眈的大饼不翼而飞;不过唱片业萎缩得也很厉害呀,近火不救救远火,乍看没本心,可是谁知道会不会启动蝴蝶效应,最终造就你好我好的局面?
评审团誉迪伦为美国词坛第一人,应该没有谁提出异议,尤其因为莱昂纳德·科恩 (LeonardCohen) 和琼尼·米切尔(JoniMitchell)都来自加拿大,真真正正“输在起跑线”,就算成就更卓越,瑞典学院诸公也没有讲错。但是你不会不知道,诺贝尔和章子怡一样,都是属于国际的,既然选择范围不限于美国,自命懂几个字的追随者就难免有话说了。由奉米切尔为启蒙导师的我代抱不平,可信度当然大打折扣,好,那么暂且放在一旁不提,单表今年八十二岁、新唱片10月21日面世的科恩吧。科先生下海唱歌前出版过小说和诗集并且获奖这一笔,假如拿来作“根正苗红”的证据大概会被耻笑迂腐,况且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天才神童变成老糊涂的例子比比皆是,但那支笔训练有素,写出来的词充满文学性却是不争事实,受欢迎程度和时代代表性纵使不及迪伦,文字的优美哲理的通透,恐怕足以推翻“文无第一”的滥调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