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知堂老人的说法,老北大的“卯字号”人物很多。所谓“卯字号”,一是指老北大那时的许多平房按子丑寅卯排列,文科教员预备室的那一溜平房被称为“卯字号”;二是指出入文科预备室的一批名教授中,有不少属兔的,也可称为“卯字号”,如己卯年的朱希祖、陈独秀,辛卯年的胡适、刘半农和刘文典等。也许范围仅限于文科,故知堂未写另一位重要的“老兔”,那就是老北大掌门、丁卯生的蔡元培先生。胡适不是曾经开玩笑地说过么?他说“北大就是由于三只兔子而成名的”。这里的三只“兔子”,即指蔡元培、陈独秀和胡适自己。
说起来,这三只“兔子”实在非同小可。一九一六年底,蔡元培先生从黎元洪手上接受了北京大学校长的聘书,为了改变北大的陈腐局面,蔡先生决定先从文科着手,他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就请来了陈独秀任北大文科学长。随着陈独秀携《新青年》杂志进京,后又请来了留美归来的胡适,于是,“三兔”汇聚。那是一九一七年,蔡元培五十岁,陈独秀三十八岁,胡适之二十六岁,恰巧各大一轮。自此,以北大为中心,以《新青年》为平台,以“三兔”为首领,一场波澜壮阔、影响深远的新文化运动,正式上演……
最近,上海市档案馆编辑出版了一部厚厚精装两巨册的《上海市档案馆藏中国近现代名人墨迹》,所选二百余件近现代的名人书札多为首次刊布,其中就有一封陈独秀致蔡元培的信札,写于一九一七年八月九日,信中主要是举荐胡适到北大任职的事,一札涉“三兔”,颇可添谈助。
孑民先生赐鉴:
前月廿六日手示并演说稿,均已读悉。……
顷接尹默兄来书,据云先生日来颇忙,亟需有人相助。鄙意或请胡适之君早日赴京,稍为先生服劳。适之英汉文并佳,文科招生势必认真选择,适之到京,即可令彼督理此事。适之颇有事务才,责任心不在浮筠兄之下,公共心颇富,校中事务先生力有不及,彼所能为者,皆可令彼为之。此时与彼言定者,只每星期授英文六时,将来必不止此(或加诸子哲学,或英文学史,俟独秀到京再为商定)。希与以专任教员之职,聘书可用新章教授名目(月二百四十元可矣,惟望自八月份起)。彼到京即住校中(鄙意新落成之寄宿舍,宜多请几位久留欧美、起居勤洁之教员居住其中,以为学生之表率)。先生倘以为然,望即赐一电,以便转电适之,来沪乘车北上。专此,敬请
道安!
独秀上言八月九日陈独秀的书法颇讲究气韵,格也不俗。记得前年有一件陈独秀致陶亢德的两叶信札上拍,最终竟拍出二百三十万的高价,可见书信史料和书法艺术的双重价值,在陈独秀身上都有极高的体现。
然而,上海档案馆这件陈独秀书信墨迹的展现,我以为比书法更重要的,则是这封信的内容。我查了一九八七年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陈独秀书信集》,还有同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十二月出版的《独秀文存》,均未见录此信。在二〇〇〇年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蔡元培书信集》中,也未能找到相应的往还书札。可见此信对填补和充实那一段时期的史料,其重大意义不言而喻。正因一九一七年蔡元培请来了陈独秀,陈独秀举荐了胡适之,所以才有了陈独秀、钱玄同、高一涵、胡适、李大钊、沈尹默六大编辑组成的《新青年》编委会,然后又有了刘半农、周氏兄弟等人的强力加盟。《新青年》提倡文学革命,宣传民主和科学,青年学生受其思想的影响,遂又引发了五四新文化运动……这一连串因果关联,说到底,莫不和老中青“三兔”有关。
陈独秀为人豪爽,待人率真,他引胡适为知己,“自恃神交颇契”。其实早在蔡元培请他任文科学长时,他就推荐了胡适,只因那时胡适尚未归国而已。陈独秀在写这封信时,胡适已经回国,只是还未赴京。信中陈独秀再次向蔡元培鼎力举荐,包括具体到所授课时、薪金待遇等,就是为了给胡适北上做好妥帖安排。信中说适之的“责任心不在浮筠兄之下”,这“浮筠兄”,就是时任北大理科学长的夏元瑮。陈独秀此意,即指胡适来北大,不仅仅只是当一个教授,他应该有更大的作为。当然,胡适到了北大后也不负蔡、陈所望,他开了英国文学、英文修辞学、中国古代哲学三门课,并首创了中国哲学研究所,自任主任。蔡校长给他的薪金比原来陈独秀说的还要高,据胡适十月二十五日给母亲的信中所言:“适在此上月所得薪俸为二百六十元,本月加至二百八十元,此为教授最高之薪俸,适初入大学便得此数,不为不多矣。”可见胡适非常的满意自得。
鲁迅先生曾说: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枝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这说明陈独秀此人,表里如一,率真坦直。我们从他的书札墨迹来看,也是用笔洒脱,不拘绳墨,然而气韵格调皆自然而有法度,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也。
文/管继平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