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农
明清之际著名作家归庄(字玄恭,1613~1673)是江苏昆山人,青年时代与同学同乡顾炎武一起参加进步文人社团复社,清兵南下时加入当地人民的反清斗争,并鼓动大家杀死了投降清兵的原昆山县丞。失败后化装为和尚亡命他乡,后复回故乡,藏在其先祖归有光墓旁的墓庐(“丙舍”)中,隐居不出。诗文书画皆甚有名,其作品曾有不同的版本流传,今人增补编订的《归庄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最为齐备。
归庄作品中最动人的是哀叹国破家亡的诗文,悲怆沉郁,感人至深。如其《跋<登楼赋>》云:“余自旃蒙作噩(按即乙酉,顺治二年,1645)之后,往往以客为家,然东西南北,谁是我家者?即不出户庭,亦时有逆旅之叹。丙午(康熙五年,1666)正月十二日,书此赋于丙舍之万家基。虽桑梓依然,不敢云我土也。所不同于王仲宣者,无楼之可登,无刘荆州之可依耳。”按东汉末年王粲(仲宣)的《登楼赋》作于荆州,其中著名的句子是:“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稍留!”又道:“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他的大悲哀是因为时局混乱而背井离乡,寄人篱下,平生大志无从实现。归庄说自己比王粲更可悲得多了,亡命他乡时固然是“以客为家”,即使呆在故乡的老家里,也仍然有住在旅馆里的感觉,因为故国已亡,这里的土地“不敢云我土也”。王粲说他所寄居的荆州虽然是个好地方,却不是自己的本土;而归庄面临的局面则是故乡也“非吾土”了。王粲尚可依附荆州牧刘表,自己到哪里去找依靠?作者因故国沦亡而产生的心灵巨痛通过这种比较得到了简明有力的表现。
明代文人的题跋一类文字以潇洒飘逸的居多,像这样沉郁顿挫的甚少。遗民的血泪洋溢于《归庄集》中,感动了后世无数的读者。
归庄最有名的作品大约要数他的散曲《击筑遗音》,另本题作《万古愁曲》,版本甚多,文字互有出入。鲁迅在看到《歌谣周刊》第85期(1925,4,5)上的《明贤遗歌》一文后,于1925年4月8日写信致其作者刘策奇(《歌谣周刊》第87期,1925,4,19)说:
您在《砭群》上所见的《击筑遗音》,就是《万古愁曲》,叶德辉有刻本,题“昆山归庄玄恭”著,在《双梅景闇丛书》中,但删节太多,即如指斥孔老二的一段,即完全没有。又《识小录》(在商务印书馆的《涵芬楼秘籍》第一集内)卷四末尾,亦有这歌,云“不知何人作”,而文颇完具,但与叶刻本字句多异,且有彼详而此略的。《砭群》上的几段,与两本的字句又有不同,大约又出于别一抄本的了。
到1926年3月,鲁迅购得一册《校正万古愁》,内有该曲,又有《归玄恭年谱》,为昆山赵氏又满楼刊本(该书现存北京鲁迅博物馆),稍后有评论云:“近长沙叶氏刻《木皮道(散)人鼓词》,昆山赵氏刻《万古愁曲》,上海书贾又据以石印作小本,遂颇流行。二书作者生明末,见世事无可为,乃强置己身于世外,作旁观放达语……”(《集外集拾遗补编·书苑折枝(二)》)在今本《归庄集》卷二中,《击筑遗音》与《万古愁曲》均已录入,后者的依据正是昆山赵贻琛《又满楼丛书》本。
归庄以及《木皮散人鼓词》的作者贾凫西(1592~1674),其实并未遗忘世事,只是佯狂而已。归庄曲中对孔子说了几句不恭的话,其实也全是牢骚,意谓世事全无可为,连孔夫子也毫无办法。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