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来森
近几年,中央电视台每逢重大节日总会做一个访谈节目,就某一个话题随机采访,几乎每次都引发大量关注。如之前做过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家风”等。前不久的随机访谈的关键词是“任性”,提取语境,据说是2014年的网络流行语“我就是这么任性”。
“任性”,《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放任自己的性子,不加约束。”我忍不住想问:“任性”好吗?“任性”何益?这样做,真的可行吗?
再默念一下“我就是这么任性”,你就会觉得,这句话充满了“霸气”——自私的霸气。完全以“我”字为中心,肆无忌惮地去做事情。满足私人贪欲,是其终极目的。
看看那些街头被随机采访到的人,说到自己“任性”的事情,也大多“羞答答”的。各人谈到的,也多为“小任性”;大的“任性”,造成的恶劣后果,恐怕就没人敢直言了。
“任性”何来?自然是来自从小形成的性格,且多半源于娇惯和放纵。从本质上看,它暴露了一个人的自私、倔强,刚愎自用,一意孤行的品性,是人生修养的重大缺陷。由此造成的后果,无论是对人还是对己,大多是不好的。
颜之推在其《颜氏家训》一书中,举过一个事例:有一位读书人,聪敏有才,却被他的父亲娇宠得不得了,“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掩藏文饰,冀其自改”,结果是,等到结婚做官后,任性、暴虐,“言语不择”,被他的上司“抽肠衅鼓”。事例虽属特别,但“任性”之危害,可见一斑。
“任性”,具有很强的排他性。若一个人“任性”而为,自己是畅然、痛快了,却会给别人,乃至于给社会带来不利。同事面前,你“任性”为之,会损人利己,甚至损人也不利己;长者面前的“任性”,是不尊敬、没礼貌;在公共场所“任性”,会带来不必要的混乱。如果人人“任性”做事,那必然是对社会规范、法律道德带来极大的破坏,此种状态下,又何谈社会“和谐”呢?
还是那位被采访的长者说得好:“读一读《论语》吧,你就会知道,人,需要的是宽容、仁慈,而不是任性。”确实如此,“宽容、礼让、仁慈、谦和、恭敬”才是中国人一贯的传统美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任性”,恰恰是与此相悖的。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