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也谈翻译》一文中征求 “韬光养晦”切中原意之英译。5月20日《文汇报·笔会》刊出此文后,收到一些读者来信,提出几则颇有创意的英译。叶必远先生“有兴而来”,提 出:“Hidethe tal ent,spearhead and act.”我的挚友倪光炯先生提出:“Hideone’sambiti on while temperi ng capabi l i ti es.”一位隐名读者提出:“Keeplow-profil e and reserve acti ons.”李东生先生提出:“Shadow hel ps concentrati on.”此英译只有三个字,词简意赅,出乎意料之外。这些英译较之《汉英词典》之“Hideone’scapabi l i ti es and bi de one’stime.”均有所改进,但就切中“韬光养晦”原意而言,我觉得尚有商榷改进余地。
“Hideone’scapabi l i ti es and bi de one’stime.”可直译为:保持低姿态以等待时机。“韬光养晦”确有保持低姿态的含义,问题在于等待时机是消极的,而我认为,“韬光养晦”是积极的 策略。切中原意的英译,必须表达出“韬光养晦”之积极涵义。
韬光养晦是积极策略,有事实为证。1976年“四人帮”倒台后,百废待兴。据统 计,当时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大致与印度相当,与发达国家相比,差之不可以道里计。邓小平审时度势,提出“改革开放”政策和“韬光养晦”外交策略,在难得 的和平国际环境下,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如今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之改革开放前提高了三十多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这持 续高速发展之实践经验证明:韬光养晦是积极策略。
再看一个历史事例。当年的朱元璋也是采纳了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当 时元皇朝统治衰微,群雄并起。朱元璋虽已集聚了相当实力,但强敌环伺,张士诚、陈友谅、方国珍、明玉珍等各据一方,有些已自立国号称王称帝。朱元璋如急于 称王,将成为众矢之的,群起而攻之,腹背受敌,后果难以逆料。实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策略,开创了明皇朝三百年基业。
回归本题。认识 到“韬光养晦”重在“养”,切中原意之英译应表达出养精蓄锐之积极意义。我不避浅陋,试提出“韬光养晦”之四字英译:“Hideto foster potenti al s.”可直译为:保持低姿态以培养潜力。班门弄斧,意在抛砖引玉,与读者切磋,并就教于海内方家。
不久前我在《纽约时 报》看到该报记者关于中国的一篇报道,其中“韬光养晦”仍沿用《汉英词典》之英译,可见这位“中国通”并不理解“韬光养晦”之真意。《文汇报·笔会》读者 中藏龙卧虎高手云集,通过这次讨论,希望能征求到“韬光养晦”切中原意浑然天成之妙译,让那些“中国通”们也体会一下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及中文之含义深邃。
文/沈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