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公园》以一座公园串起两代人的青春和数十年的世事变迁。
是枝裕和执导的电影《海街日记》讲述同父异母四姐妹的故事。一切如影片的色调,清新恬淡,反倒品出了余味悠长。
电影《秋刀鱼之味》是小津安二郎最后的电影,定下片名之时他就决定:“不会让秋刀鱼出现在画面上,而是一种整体的感觉。”家常菜的平凡之味,或许就是他的电影所试图呈现的情感之味。
本报记者 黄启哲
每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单元开票,首批被观众“秒杀”的影片中总少不了日本电影的身影。在今年又有《比海更深》 《家族之苦2》 《深夜食堂2》 《公园》等一批聚焦日常生活的日本电影在电影节上亮相,不少场次已告售罄。
这些日本电影缘何能在世界电影之林占有一席之地并受到普通观众的喜爱?如果说美国好莱坞电影张扬着视觉奇观的冒险故事,被打上“浪漫”标签的法国电影骨子里是对艺术的顶礼膜拜,韩国电影是不断撕裂社会表象一次又一次地对人性进行残酷拷问,那么日本影视剧镜头下的饮食男女、柴米油盐,没有大场景,没有华美服饰,没有跌宕剧情,却映照着普通人最真实的生活细节,也击中我们最柔软的内心。
编者
关键词:美食
夜归人最难辜负一碗热气腾腾的茶泡饭
街灯一盏盏地暗,《深夜食堂》里的小小店面才正开门迎客。徘徊街边饥肠辘辘的都市夜归人,都是有故事的人。他们无非想找一个寄托疲惫灵魂的休憩之所,一位无甚交集的倾听者,所以菜单上唯一的猪肉套餐便足够。如果嫌这样少点人情味,那么老板“想吃什么都可以点”的私人订制,留住了熟客的胃。茶泡饭、土豆沙拉、鸡蛋烧、黄油拌饭,普通的食材经由简单的烹制散发不同的香气,也勾出食客各自生活的酸甜苦辣。
说的是美食,聊的是人生。只有家常菜,才能与努力生活的普通人两相成就,辉映出人情与人性的星光,感染银幕前的观众。难怪《深夜食堂》漫画原著作者安倍夜郎,对改编提出两条“铁律”:菜单里不能有大菜;可以写上流社会的人,但是最后要把他们拉回普通人的世界。
《海鸥食堂》里小林聪美饰演的幸江一样简单朴实,不过她将小餐馆搬到芬兰首都赫尔辛基。海鸥食堂一样只卖日本料理里最不起眼的食物———饭团。寄托的是亲情,是乡愁,也是自我治愈的坚韧。片中,正子不无羡慕地说:“真好啊!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幸江纠正她:“没有,只是不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罢了。”如果伤心的人漂泊到异乡依旧是伤心,那么买菜、打扫、做菜、研发食材便成了生活的仪式,在日复一日地践行中,或许找得到让内心宁静坚强的力量。
不同于《深夜食堂》的世间百态和《海鸥食堂》的纯净恬淡,漫画改编的电影《小森林》,被看作“舌尖上的日本”,透过对食物的精心制作,展现着对自然的敬畏。一度在大都市打拼挣扎的市子,选择回归青山绿水,为自己的一蔬一饭操心。影片不吝用干净、优雅的镜头展现食物制作的过程,借助食物传递返璞归真的生活美学。
关键词:家庭
一路人间烟火开启治愈人心之旅
在日式情感与家庭的故事中,最常出现的描述是“羁绊”。与汉语里束缚受制的负面意思不太相同,从汉语引进这个词汇后,日语更多表达的是人与人的连结与纽带。而在“羁绊”上做文章,也成为这些日本影视剧不变的主题。
继去年山田洋次执导的《家族之苦》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亮相之后,续篇《家族之苦2》也与上海观众见面。沿用第一部的原班人马,也延续了第一部的风格———虽然叫的是家族之苦,但却能用真实得不能再真实的生活细节让观众捧腹。第一部里,母亲生日之际,向父亲讨要一件只要450日元的礼物。父亲疑惑间,母亲淡定递来一纸签好字的离婚协议书。父母结婚快半个世纪,突然在晚年选择结束婚姻,子女忍不住追究原因。母亲说出的却是打呼噜、乱扔臭袜子这样小得不能再小的琐事。看起来匪夷所思,却道出很多日本女性的真实心境———忍了一辈子,体量丈夫养家的艰辛,顾虑子女的成长,到老了也该为自己考虑一下了。
山田洋次对老年人处境的洞察,承袭自他在影片中多次致敬的小津安二郎。在小津安二郎的故事里,“嫁女”贯穿多部电影始终———总是笑靥如花的原节子扮演女儿,稳重深沉的笠智众扮演父亲。所谓“大龄剩女”没有恨嫁的焦虑不安,只有姐妹聚会时感到与已婚闺蜜间话题越来越少的落寞。不见父母兄姊催婚的鸡飞狗跳,只有嫂子为下班晚归小姑留的一块蛋糕。
小津的电影有情节,却谈不上戏剧冲突。《东京物语》里吝啬寡情的二女儿,有心无力的大儿子,或者天真烂漫的小女儿,甚至是缺乏礼貌的第三代,这些人性的缺点以平和冲淡的笔调缓缓展开。情绪是转瞬即逝,反倒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不吝笔墨,孩子玩着皮球,老人在一旁沉默注视,静止的镜头“无意义”地还原生活,流淌出的代际间隔阂无从弥合的无奈。
日本电影中的亲情故事也并不总是围绕几代人的大家庭。是枝裕和执导的电影《海街日记》就是讲述同父异母四姐妹的故事。该片改编自吉田秋生的同名漫画,于去年电影节来沪,给影迷留下深刻印象。香田家的三个女儿参加父亲的葬礼,意外遇见了同父异母的妹妹。只是匆匆一面,却心有灵犀,姐姐们放下上一辈的爱恨纠葛,把小妹带到了镰仓的小镇一起生活。
依旧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透过四姐妹的日常生活,季节流转间的风物人情次第上场:晚春,在落英缤纷里骑车划过滨海街道;凉夏,穿着浴衣头凑在一起看烟火星光;金秋,四人挖出陈酿的梅酒闲坐慢品;冬日,在暖阳里打理庭院,守着五十多岁的老梅树,她们念叨着外婆的口头禅:“活着的东西都是很费功夫的。”是的,少不了情感的纠葛,也少不了成长的烦恼,可却丝毫没有刻意放大和撒狗血的意思。一切如影片的色调,清新恬淡,反倒品出了余味悠长。一如是枝裕和的自白:“如果电影作品是静静沉淀在水底的东西,这些文字就是沉淀之前缓缓漂荡在水中的沙粒。那些现在还很细小、并未成形的沙粒,一定会在几年后,成为下部、下下部电影的芽和根。”
关键词:爱情
极致的唯美与残酷不失温馨的故事在这里达成统一
26年过去了,《东京爱情故事》 里莉香的回眸一笑,仍旧清晰地印在我们的脑海。把每一次恋爱都当作最后一次的莉香,似乎对应着每个人苦涩而遗憾的青春记忆。
这是编剧坂元裕二在24岁洞察的1990年代初的东京男女,触及婚外恋、三角恋,既不滥情也无意审判,靠着莉香出走的最终选择,给出了爱是唯一的答案。恋爱总有一天会变成生活,时间拨到2013年,他写了 《最完美的离婚》。剧中自动售货机销售员丈夫与打零工的妻子,相爱却找不到相处的模式。再之后,天命之年的他推出 《四重奏》,给出一个“暗恋四人食物链”,涉及的关系已远超恋爱和婚姻,就连炸鸡上要不要挤柠檬汁,该不该征询饭友意见,如何征询,都可以花上几十分钟来讨论。主角告诉我们,那些不成问题的问题里,藏着社交礼仪,藏着是否真正为人着想的道德标尺,还藏着面对微不足道的分歧是妥协还是追究的选择。主角们金句频抛,冷酷地总结着社会规则与人性定律:人生可以预见的上坡下坡之中,还总有一个转角的“没想到”给我们惊喜或意外。有影迷说,有些人靠一部作品走红封神,很难超越自己,而坂元裕二操刀的每一部都不会差,因为他的笔下不只有爱情的你侬我侬。主角各自隐秘的人生,看似离奇荒诞的戏剧冲突,最终又拉回到普通人的人生,和普通人每天面对的问题与烦恼,也许没有解决之道,但亲情、友情与爱情最终支撑着我们嬉皮笑脸面对人生的难。
另一个绕不开的名字是岩井俊二。如果说坂元裕二聚焦的是成年人的感情世界,那么凭借 《情书》《花与爱丽丝》《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梦旅人》等作品,岩井俊二几乎树立了青春纯爱片的标杆。暗恋与初恋的校园故事,总是青春片的老生常谈。可岩井俊二的作品之所以没有落入窠臼,与他所追求的极致与唯美不无关系。无论是《情书》男藤井树对女藤井树用文字寄托隐忍多年的情愫,《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的少年在麦田里戴上耳机沉浸在自我世界,还是《花与爱丽丝》用谎言编织出的爱情游戏,岩井俊二镜头下的故事未必能在现实中找到投射,可却依靠细腻的情感捕捉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让观众跟着主人公一起追忆烂漫的青春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