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盘复制日本的原版,这间“深夜食堂”飘不出中国的风味。观众们集体打低分,并非害怕一部电视剧拍砸,而是担心它给同行树下错误的案例。图为该片海报。
■本报首席记者 王彦
黄磊一定没想到,自己的新作创下了国产电视剧在网络评分的新低。由他主演的《深夜食堂》播出才六集,豆瓣网上已有超过三万人评分,90.9%的网友给了一星。事实上,该剧在前两集播出后就停留在了2.3分。
国产版的《深夜食堂》改编自同名日剧,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只在夜里12点到凌晨7点营业的食堂,来这儿用餐的人,都会向老板点份特别的菜。每份菜背后,都有一个特别的故事。日剧共三季,每一季的网络评分都在9分左右。
但看似优质的IP却刷新了低分纪录。这一部《深夜食堂》“倒灶”了,观众在群嘲什么?
把改编该花的心思,错付给了广告植入
网友的众多不满里,有句留言颇具代表性,“原版馋到崩溃,新版尬到反胃”。大家盼着在中国版“食堂”里见识博大精深的中国美食文化,哪怕不是八大菜系、满汉全席那般端庄,但质朴到深夜里的一碗面,也该透得出中国感觉。譬如汪曾祺就写过这样的文字:“有些人烫了澡,还得擦背、捏脚、修脚,还要叫小伙计去叫一碗虾子猪油葱花面来,三扒两口吃掉。然后咕咚咕咚喝一壶浓茶,脑袋一歪,酣然睡去……”猪油与葱花的香气,借着文字就填满了鼻息,更不消说还能回味出市井味道、生活情绪。
黄磊的“食堂”开张,第一道菜也是面,却是一大碗让人尴尬的酸菜泡面。如此不走心,网友的总结不外乎两条:其一,生搬硬套不动脑筋;其二,加塞广告不问底线。
这一版“食堂”是如何复刻日版的,有太多剧照为证。场景、人物造型、主要情节,都在原版日式居酒屋的框架里,就连台词都只称“料理”不言“炒菜”。日版里,女演员每次到店只点茶泡饭,这在他们的生活场景里不难想象。可中国人深夜吃什么呢?虽说千人有千种答案,但在深夜的小饭馆里点一碗方便面,这一定是非主流选择。于是,当女演员说出想吃老坛酸菜面时,当老板借台词把一碗泡面说出药理价值时,当方便面、二手房、玉米油、面膜甚至垃圾袋的品牌广告一而再再而三地占据视线时,观众们群力吐槽便不可避免:“编剧不是没花心思改编,而是在广告植入上绞尽脑汁了。”
中国食堂里,该有我们的故事我们的情
网上也有些人在为该剧叫屈,认为40集的连续剧只看开头便给判低分,这有失偏颇。但也许,《深夜食堂》的“拿来主义”从一开始就注定了错误的结局。
让我们看看故事源头。日剧《深夜食堂》改编自同名漫画。漫画里的过客多是社会边缘人物,他们在人生灰色地带翻滚,挣脱无果后,到食堂寻求慰藉。日剧把漫画搬上荧屏时,已经撤换了许多人物的猎奇身份,走的也是惯常的煽情路线,但故事核心未改。日剧《深夜食堂》的精神本质与其原著漫画一样———接受不完美的现实,与生命中所有的艰难孤独握手言和。
这类被称为“沉默着、温暖着”的情绪,弥漫在日本相应的社会环境中,合乎情理。但于奋斗中的我们,却带着天然的情感屏障。如今城市里打拼的中国人,需要的能量是“在哪儿跌倒在哪儿爬起”,不然不会有“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的戏谑。所以,哪怕中国版的“食堂”把日式居酒屋改成街角的大排档、烧烤摊,把来往客人换成加班的工薪族,下了夜自习的大学生,它也有可能接不了中国的地气。日本的社会属性中,许多人接受“在现实中苦涩地笑”,而我们更相信“擦干眼泪,明天是新的一天”。
更何况,中国人的人情社会,我们的情感通关秘诀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日式居酒屋那种散淡的疏离感,移植到中国无处落脚。中国观众能接受的小饭馆,有可能是《武林外传》里的“同福客栈”,或者《东北一家人》里牛小伟那一方饺子馆。中国小饭馆里的老板,他们不擅长故作深沉,而是打开话匣子,用一声亲切的问候暖人心田。
中国剧得有中国范儿,我们的故事里得有我们的情,所谓“一方水土一方人”。就像赵雷一曲民谣《成都》唱开后,网友们重写歌词,在相同的曲调里吟唱自己心中的故乡。大连、厦门、青岛等,各地风情因熨帖的改编而唱进人心。中华大地尚有天南海北南橘北枳之差,一个日本的“深夜食堂”,实在难觅中国的镜像,不值得大张旗鼓地拿来模仿。
说到底,观众不怕一部 《深夜食堂》拍砸,而是担心它给同行树下错误的案例。毕竟,一位演技尚可的电影学院老师,都已亲身尝试了各种捷径:迷信IP、照搬、赚快钱。如此说来,超低的评分,实为爱之深责之切的中国观众,合力泼向浮躁创作虚火的一盆冰水。